第193章 轉變(1 / 2)

就在劉墉跟阿桂爭吵不休的時候,和珅終於站了出來。

“聖上,微臣覺得十一皇子才德兼備,足堪大任。”

和珅一開口,和珅一黨的人紛紛站出來發表意見,其聲勢比之劉墉和阿桂不知要大多少。

和珅在朝堂經營多年,而朝堂上又貪官居多,因此和珅的勢力比劉墉阿桂一黨不知要高出多少的,如此一來,和珅一黨聲勢浩大,很快把劉墉和阿桂兩派的聲勢給壓了下去。

柳舟見此情形,並不著急,他很清楚,太子之爭是朝堂大事,和珅在以往的朝爭中可能有所保留實力,可在這件事情上,他絕對不會保存實力,他一定會將自己所能拉動的人全部拉來壯勢。

當劉墉看到和珅實力如此之壯大的時候,再想起自己跟他說的那些話,那麼他就會無心想著憑借一派之力來對抗其餘兩派了。

他一定會按照柳舟說的那樣,與八皇子聯手。

不過劉墉也是個朝堂經驗十分豐富的人,就算他要聯手八皇子先與十一皇子互相消耗,但在今天的早朝上,他是絕對不能提出支持八皇子的。

立太子一事不是能夠隨意定下的,以後幾天的早朝上隻怕都離不開這件事情。

朝堂混亂,每個人都在發表著自己的意見,乾隆皇帝露出一絲冷笑,進而望著做在大殿下麵的瑞親王道:“老王爺覺得何人可堪此大任?”

瑞親王年紀雖老,可心思卻縝密的很,聽到乾隆皇帝問話,便連忙站起了身:“回聖上,聖上的幾個皇子各個都是有本事的,立誰都將是我大清的榮耀。”

這瑞親王倒是個誰也不得罪的主,乾隆皇帝覺得問他等於沒問,最後隻得一擺手:“退朝,明日再議。”

退朝的時候,陽光已經有些毒辣,風吹來鬱熱。

和珅離開皇宮之後,神色微微一凝,今天早朝上的事情太出乎他的預料了,而他也已經想明白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定然是柳舟在他們沒有回京之前跟八皇子和劉墉他們說了什麼,這才導致了這種局麵。

這種局麵說不上好,不過也不算差,隻要柳舟不想十七皇子牽涉其中,他跟劉墉、阿桂等人來一場堂爭也不無不可,他還是很有自信打敗那兩個老東西的,而且他更有信心說服皇上。

坐進轎子之後,和珅悄聲吩咐道:“瑞親王回到府上之後,立馬通知本官。”

小廝領命後連忙吩咐下去,接著便有探子時刻注意瑞親王的動向。

從今天乾隆皇帝對瑞親王的態度上來看,和珅覺得乾隆皇帝對瑞親王的意見還是很在意的,而他如果能夠得到瑞親王的支持,那麼十一皇子的勝算也就更大了一些。

而他覺得要得到瑞親王的支持並不難。

和珅是個很有心機的人,他會把自己覺得所有應該掌控的消息都弄到手,瑞親王是老王爺,就連聖上都對他禮遇三分,那麼有關瑞親王的情況他又怎麼會不收集呢?

而在他收集的消息當中,有一個對他絕對稱得上是有用的消息。

瑞親王隻有一個兒子,而他的這個兒子被嬌生慣養的厲害,曾經犯過命案,不過被老王爺給掩蓋了,可這件事情並沒能瞞過和珅,隻要以此事作為要挾,和珅不信瑞親王不支持他。

-------------------------------------------------------------------------------

卻說劉墉離開皇宮之後,追上了正要坐轎回府的柳舟。

“柳大人留步。”

柳舟早料到劉墉會叫住他,因此站在轎前淺淺一笑:“不知劉大人有何指教?”

劉墉笑了笑:“柳大人是聰明人,明明知道老夫的目的,卻為何裝作不知?”

柳舟卻也不急,也不辯駁,仍舊用平靜的語氣道:“太過聰明的人往往沒有好下場,在下總不能表現的太聰明以至於讓劉大人不喜不是?”

兩人的話近乎玩笑,不過在這句話後,劉墉忽而神色嚴肅,道:“今日中午,還請柳大人幫在下約見八皇子。”

柳舟並沒有多問,點點頭:“好!”

說完,柳舟再不多言,轉身進了轎子。

劉墉望著柳舟的轎子慢慢遠去,嘴角終於露出了一絲冷笑,一切都在柳舟的算計之中,他覺得自己倒真是小瞧了柳舟,本來他還想通過自己的努力幫十五皇子拚一把的,畢竟在聖上的幾個皇子當中,十五皇子是最為理想的接班人,可當他看到和珅站出來的時候,他才發現自己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