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麗:老師,您,您別說了……請告訴我這個問題該怎麼回答……
這位老師尊重自己的學生,並心平氣和地耐心引導,消除了學生反感的情緒,終於打開心扉。
試想如果這位老師居高臨下,不管青紅皂白,一通批評,學生的抵觸情緒會更大,不會輕易地認錯的,因為她失了麵子,老師勢必沒有達到規勸的目的,甚至可能連課也沒法往下上了。
滿足對方的心理需求
西方哲學家馬斯洛說,人的需要由低級向高級分為五個層次,排列為: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從屬和愛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實現的需要。將這些需要應用於交談,要求你善於體察人心,了解對方最迫切的需求,有的放矢,並采用適當的方式予以激發和滿足,使之產生所要求的行為。
竊國大盜袁世凱竊取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權力後,每天做著皇帝夢。一天,袁世凱正在午睡,一位侍婢按時端來參湯,準備供袁世凱醒後進補。誰知這位侍婢進門時不慎,將手中珍貴的羊脂玉碗打翻在地,化為碎片。玉碗的破碎聲驚醒了袁世凱,他一見自己心愛的羊脂玉碗被打得粉碎,氣得臉色發紫,大聲吼道:“今天俺非要你的賤命不可!”
在這生死存亡的時刻,婢女連忙跪著哭訴:“這不是小人之過,婢女有下情不敢上達。”
袁世凱大罵道:“快說快說,看你死到臨頭,還編什麼鬼話。”
侍婢哭著回答:“小人端參湯進來,看見床上躺的不是大總統。”
“混賬東西,”袁世凱更加怒不可遏,“床上不是俺,能是啥?”
“小人不敢說,怕人哪!”婢女哭聲更大了。
袁世凱氣得陡然立起,咬牙切齒地說:“你再不說,瞧俺不殺了你!”
“我說,我說。床上,床上……床上躺著一條五爪大金龍!婢女一見,嚇得跌倒在地……”
袁世凱一聽,心中不由一陣狂喜了,以為自己是真龍轉世,真是要登上夢寐以求的皇帝寶座了。袁世凱怒氣全消,情不自禁地拿出厚厚的一遝鈔票為婢女壓驚。
婢女終日侍奉袁世凱,對他夢想當皇帝的心理當然體察入微。當寶碗玉碎、生死攸關之際,婢女情急智生,順口編出“五爪金龍驚落玉碗”的故事。這故事正好“印證”了袁世凱的美夢——真龍轉世,滿足了他的心理需求,使袁世凱化盛怒為狂喜。婢女不但揀回了小命,還得到了“皇恩”。
春秋戰國之際,在楚宣王執政時間,楚國實力強盛,鄰國都不敢和楚國作對。楚宣王聽說中原各諸侯國都很畏懼大將昭奚恤,他心裏不是滋味,於是他問眾大臣:“各諸侯國如此畏懼昭奚恤,他實際上怎麼樣?”群臣聽後都默不作聲,不知怎樣回答才好。
這時一位叫江一的大臣站出來說:“我還是先講一個故事:饑餓的老虎出來找食物,抓到一隻狐狸。狐狸對老虎說:‘你不能吃我,天帝派我來做百獸之王,你要是吃掉我,就是違背了天帝的旨意。如果你不相信,我可以走在你前麵,你在我後麵跟著,看是不是百獸見了我都害怕。’老虎相信了狐狸的話,跟著它走,果然不管是什麼野獸見了它們走來都嚇跑了。老虎並不知道野獸們是由於害怕自己而逃跑的,還以為是害怕狐狸哩!”
江一講完這個故事後接著說:“如今國王有土地千裏,軍隊一百萬,而把軍權交給昭奚恤,所以各諸侯國就懼怕他了。其實,他們是怕國王的軍隊,好比百獸害怕老虎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