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8章 不做存款,善於投資(1 / 2)

錢存在銀行短期是最安全,但長期卻是最危險的理財方式。

——猶太箴言猶太人從不把錢存入銀行生利息。猶太人善於精打細算,把錢存入銀行,年息最多不超過10%;而把錢投資在有潛力的項目上,如果對市場走勢觀察分析準確的話,每次周轉贏利不少於30%,一年滾動周轉4次,所得利潤超過100%。在18世紀中期以前,猶太人熱衷於放貸業務,就是把自己的錢放貸出去.從中賺取高利。到了19世紀後,猶太人寧願把自己的錢用於高回報率的投資或買賣,也不肯把錢存入銀行。不做存款是猶太人經商智慧不可忽視的部分。“不做存款”是一門資金管理科學。有錢不置半年閑”是一句很有哲理的生意經:做生意要合理地使用資金,千方百計地加快資金周轉速度,減少利息的支出,增加商品單位利潤和總額利潤。在猶太人眼裏,衡量一個人是否具有經商智慧,關鍵看其能否靠不斷滾動周轉的有限資金把營業額做大。猶太人普利策出生於匈牙利,17歲時到美國謀生。開始時,在美國軍隊服役,退伍後開始探索創業路子。經過反複觀察和考慮後,決定從報業著手。對於一個毫無資本和辦報經驗的人來說,想通過報紙賺錢無疑是癡人說夢,但普利策卻堅定不移地按這個奮鬥目標前進。為了搞到資本,他靠運籌自行做工積累的資金賺錢;為了從實踐中摸索經驗,他到聖路易斯的一家報社,向該老板求一份記者工作。開始老板對他不屑一顧,拒絕了他的請求。但普利策反複自我介紹和請求,言談中老板發覺他機敏聰慧,勉強答應留下他當記者,但有個條件,半薪試用一年後再商定去留。普利策為了實現自己的目標,忍耐老板的剝削,並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之中。他勤於采訪,認真學習和了解報館的各環節工作,晚間不斷地學習寫作及法律知識。他寫的文章和報道不但生動、真實,而且法律性強,不會引起社會的非議和抨擊,吸引著廣大讀者。麵對普利策創造的巨大利潤,老板高興地吸收他為正式工,第二年還提升他為編輯。普利策也開始有點積蓄。通過幾年的打工,普利策對報社的運營情況了如指掌。於是他用自己僅有的積蓄買下一間瀕臨歇業的報館,開始創辦自己的報紙——《聖路易斯郵報快訊報》普利策自辦報紙後,資金嚴重不足,但他很快就渡過了難關。19世紀末,美國經濟開始迅速發展,商業開始興旺發達,很多企業為了加強競爭,不惜投入巨資搞宣傳廣告。普利策盯著這個焦點,把自己的報紙辦成以經濟信息為主,加強廣告部,承接多種多樣的廣告。就這樣,他利用客戶預交的廣告費使自己有資金正常出版發行報紙,發行量越來越大。他的報紙發行量越多,廣告也越多,他的收入進入良性循環。即使在最初幾年,他每年的利潤也超過15萬美元。沒過幾年,他成為美國報業的巨頭。普利策初時分文沒有,靠打工掙的半薪,然後以節衣縮食省下的極有限的錢,一刻不置閑地滾動起來,發揮更大作用,是一位做無本生意而成功的典型。這就是“不做存款”和“有錢不置半年閑”的體現,是成功經商的訣竅。最高明的理財是選擇時機投資。很多人都會為自己的低收入而抱怨,沒希望成為富翁的。一旦存在這種想法,假使一個人的收入很多,也永遠不可能成為富翁。因為他們根本沒把小錢放在眼裏,也不懂得水滴石穿的理。聽說愈有錢的人越摳門,而窮人常會窮大方,可是我們應想到,如果他沒有吝嗇的精神,也就不可能成為富翁了。抱“船到橋頭自然直”的得過且過之心來對付自己的財富,是個理財過程中最普遍的障礙,也是導致有的人麵臨退休時,經濟無法自立的主要原因。許多人對於理財抱著得過且過的態度,認為隨著年紀的增長,財富也會逐漸成長,但是終於警覺到理財的重要性時,才開始想理財,為時已晚了。很多年輕人總認為理財是中年人的事,或有錢人的事,到老年再理財還不遲。其實,理財致富,與金錢的多寡關聯性很小,而理財與時間長短之關聯性卻相當大。人到了中年麵臨退休,手中有點閑錢,才想到要為自己退休後的經濟來源作準備,此時卻為時已晚。原因是,時間不夠長,無法讓小錢變大錢,因為那至少需要二三十年以上的時間。十年的時間仍無法使小錢變大錢,可見理財隻經過十年的時間是不夠的,非得有更長的時間,才有顯著的效果。既然知道投資理財致富,需要投資在高報酬率的資產,並經過漫長的時間作用,那麼我們應該知道,除了充實投資知識與技能外,更重要的就是即時的理財行動。理財活動應越早開始越好,並培養持之以恒、長期等待的耐心。今天導致我們理財失敗的原因,是不知如何運用資金,才能達到以錢賺錢、以投資致富的目標。這是我們教育上的缺失,我們的學校教育花大量的時間教給學生謀生技能,以便將來能夠賺錢,但是從不教導學生在賺錢之後如何管錢。大學生練習理財的途徑——投資股票,往往被校方視為投機、貪婪之道。麵對未來財務主導的時代,缺乏以錢賺錢的正確理財知識,不但侵蝕人們致富之夢想,而且對企業的財務運作與國家的經濟繁榮也有損害。不要再以未來價格走勢不明確為借口,而延後你的理財計劃,又有誰能事前知道房地產與股票何時開始上漲呢?每次價格巨幅上漲,人們事後總是悔不當初。價格開始起漲前,沒有任何征兆,也沒有人會敲鑼打鼓來通知你。對於這種短期無法預測,長期具有高預期報酬率之投資,最安全的投資策略是:先投資,再等待機會,而不是等待機會再投資。人人都說投資理財不容易,必須懂得掌握時機,還要具備財務知識,總之要萬事俱全才能開始投資理財,這樣的理財才能成功。事實上並不盡然,其實,許多平凡人都能夠靠理財致富,投資理財與你的學問、智慧、技術、預測能力無關,也和你所下的工夫不相幹。歸根結底,完全看你是不是做到投資理財該做的事。做對的人不一定很有學問,做對的人也不一定懂得技術,他可能很平凡,卻能致富,這就是投資理財的特色。一個人隻要做得對,他不但可以利用投資而成為富人,而且過程也會輕鬆愉快。因此,投資理財不需要天才,不需要什麼專門知識,隻要肯運用常識,並能身體力行,必有所成。因此投資人根本不需要依賴專家,隻要擁有正確的理財觀,你可能比專家賺得更多。投資理財沒什麼技巧,最重要的是觀念,觀念正確就會贏。每一個理財致富的人,隻不過是養成一般人不喜歡,且無法做到的習慣而已。你是否知道理財可以創造財富且可以致富?如果你知道,你是否真的去嚐試過?從另一個角度來看,其實投資理財是一件相當困難的事。它之所以困難,倒不是由於需要高深的學問,而是投資人必須經常做一些與自己的習慣背道而馳的事。這對大多數的人來說,並非易事。卡內基在創業中,經過不斷地擴張、吞並建立起了屬於自己的鋼鐵王國。當別人問他,創業的秘訣是什麼時,他毫不猶豫地說:那就是不斷地實現自我價值,追逐生意上利潤的多少則是其次的。這種價值的取向對管理者來說十分重要。盈虧的漲落對於股市行情的報道評價是必要的,但對於某個項目來說並非至關重要。尤其對私人公司來說,更是如此。錢多並不能真正說明什麼。著名的美國通用汽車製造公司的高級專家赫特曾說過這樣一段耐人尋味的話:在私人公司裏,追求利潤並不是主要目的,重要的是把手中的錢如何用活。有一則勸人善加理財的故事,敘述一個大地主有一天將他的財產托付給三位仆人保管與運用。他給了第一位仆人5份金錢,第二位仆人2份金錢,第三個仆人1份金錢。地主告訴他們,要好好珍惜並善加管理自己的財富,等到1年後再看他們是如何處理錢財的。第一位仆人拿到這筆錢後做了各種投資;第二位仆人則買下原料,製造商品出售;第三位仆人為了安全起見,將他的錢埋在樹下。1年後,地主召回三位仆人檢視成果,第一位及第二位仆人所管理的財富皆增加了1倍,地主甚感欣慰。唯有第三位仆人的金錢絲毫未增加,他向主人解釋說:唯恐運用失當而遭到損失,所以將錢存在安全的地方,今天將它原封不動奉還。地主聽了大怒,並罵道:你這愚蠢的仆人,竟不好好利用你的財富。聖經中的例子,第三位仆人受到責備,不是由於他亂用金錢,也不是因為投資失敗遭受損失,而是因為他把錢存在安全的地方,根本未好好利用金錢。錢存在銀行是當今國人投資理財最普遍的途徑,同時也是國人理財所犯的最大錯誤。多數人認為錢存在銀行能賺取利息,能享受到複利,這樣就算是對金錢有了妥善的安排,已經盡到理財的責任。事實上,利息在通貨膨脹的侵蝕下,實質報酬率接近於零,等於沒有理財,因此,錢存在銀行等於是沒有理財。每一個人最後能擁有多少財富,難以事先預測,唯一能確定的是,將錢存在銀行而想致富,難如登天,試問:你是否聽說有單靠銀行存款而致富的人?”將所有積蓄都存在銀行的人,到了年老時不但無法致富,常常連財務自主的水平都無法達到,這種例子時有所聞。貧窮人認為富人之所以致富,是因為富人運氣好或者從事不正當或違法的行業。而正確的看法應當是將富人致富的原因,歸於富人較我們努力或者較我們克勤克儉。但這些人怎麼也想不到,真正造成他們財富不濟的,是他們的理財習慣。窮人與富人的理財方式肯定不同,富人的財產以房地產、股票的方式存放,窮人的財產以儲蓄為存放形式。在猶太商人看來,投資人想躋身於理財致富之林,要能在思考模式上擺脫傳統思考。儲蓄存款的確不是一種理想的投資理財方式。尤其是當儲蓄變成嗜好,而忘記了在達到一定數目時,可以提出來活用這批錢,使其能賺到比銀行利息更多的錢。而且一旦銀行存款達到相當數額時,心理上便產生了靠利息來補貼生活費的精神,對其產生依賴性而失去了冒險奮鬥精神,這是最可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