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9章 隻要值得,就要敢去冒險(1 / 2)

有三種東西不能使用過多。那就是:做麵包的酵母,鹽和猶豫。

——猶太箴言“投機家”是猶太商人的別名。無論在西方還是中國,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裏,投機”這個詞都不明不白地帶有某種貶義色彩。現在不同了,經濟學家們給“投機”換上了一個恰如其分的雅稱,名之為“風險管理”這個名稱一改,猶太商人也由原來的“投機家”變成了“風險管理家”確實,猶太商人長時期不是在做生意而是在“管理風險”就是他們的生存本身也需要有很強的“風險管理”意識。猶太商人不能幹坐著等“驅逐令”之類的厄運到來,也不能毫無準備地到時候措手不及。在每次“山雨欲來風滿樓”時,他們都需要準確把握“山雨”到底會不會來,來了會有多大。這種事關生存的大技巧一旦形成,用到生意場上去就遊刃有餘了。除此之外,也許同猶太商人經商時的積極樂觀態度也有很大的關係。猶太民族曆經劫難,但在看待事物的發展趨勢時,卻常抱樂觀的態度,並采取相應的行動。而事實是,無論經商還是做什麼,樂觀者總要多點機會,投中的次數也更多些。有這樣一個例子:1938年3月,德國軍隊越過了奧地利邊境,勞埃德趕在希特勒到達維也納之前,帶著10美元輾轉到倫敦,並於1948年創立了“馬爾伯勒高雅藝術陳列室”主要為英國許多顯赫的家族出售其收藏的藝術珍品,後來經營現代派的繪畫作品。短短的6年就成為現代派美術作品最大的出口代理商,他的買主中,包括教皇保羅六世。勞埃德對美術作品興趣不大,隻關心通過作品的買賣賺大錢。所以,他采取了純商業式交易和職業化的處理,其作品大部分都是代銷的,美術館隻在生意結束後收取傭金。但美術館除了場地以外,還提供廣告、推銷、郵寄、保險和運輸等全套服務。所以美術家對勞埃德的服務是滿意的,他們的作品在這裏不僅可以賣到最高價,而且不管銷售情況如何,美術館都給予他們穩定的生活津貼,乃至於各國的畫家都願意同他們來往。目前,該美術館已成為一個世界美術界的超級大國,它在蘇黎世、羅馬、東京、倫敦、多倫多、蒙特利爾都設有分館,每年的銷售總額為2500萬美元,占世界美術品市場的5%到10%。1963年,俄國著名畫家抽象印象派大師羅斯科賣給馬爾伯勒美術館15幅作品,價格14.76萬美元,全部畫款在4年內結清。到1969年,羅斯科的作品上漲到每幅2.l萬美元,這時,勞埃德又同羅斯科簽訂了一個協議,商定以105萬美元的價格出售87幅作品,後又把價款總額提高到144.6萬美元,議定出售108幅作品。同時商定,在以後的14年中,不管勞埃德或美術館的經營狀況如何,都由羅斯柴爾德銀行每年向羅斯科支付10萬美元,為此美術館向該銀行抵押了數量可觀的財產。作為回報,美術館取得了今後8年中羅斯科的獨家代理商資格。這種不顧藝術潮流和美術家創作狀態變化的“賭注”無疑是極具風險的,而實際情況是協議執行不到1年,羅斯科就抹頸自殺,勞埃德被羅斯科子女的訴訟送上了法庭。但隻要拋開別的,僅僅從勞埃德這種無所顧忌地將風險帶到美術品市場的行為上,足以看出猶太美術商獨具一格的眼光和魄力。猶太商人有一種理念,就是“隻要值得,就要去冒險”這種在風險中淘金的做法,是猶太商人非常令人折服的一種投資方法。時代的進步,使猶太人的這種風險觀愈發光輝奪目。現在,所有的企業經營管理者,都麵臨著預測問題,每一件商業品的新問世,都是一次風險與機會的抉擇。要生產就要冒風險,而不冒風險就難以抓住機會。但是,承擔風險不是盲目蠻幹,在果敢的行動背後應該有深謀遠慮的計劃,應該有細心的籌劃和安排。隻有智勇雙全,精於計算,因利而動,才能獲取最大利益。風險大利潤才大。下麵這個例子可以說明這一點。阿曼德?哈默在1898年5月21日生於美國,他上大學時,就開始經營父親留給他的藥廠事業。因成效顯著,他成為當時美國唯一的大學生百萬富翁。1921年趕赴蘇聯,成為貿易代理人,聚集了巨額財富。1956年58歲的哈默收購即將倒閉的西方石油公司,並成為世界最大的石油公司的創業者。1974年哈默的西方石油公司年收入達到60億美元的驚人數字。可以說,哈默一生與東西方政界領導人關係密切,聲譽傳遍全球。於是,便經常有人向哈默請教致富的“魔法”他們堅持認為:哈默發大財靠的不僅是勤奮、精明、機智、謹慎之類應有的才能,準還有“秘密武器”在一次晚會上,有個人湊到哈默跟前請教“發家的秘訣”哈默皺皺眉說:實際上,這沒什麼。你隻要等待俄國爆發革命就行了。到時候打點好你的棉衣盡管去,一到了那兒,你就到政府各貿易部門轉一圈,又買又賣,這些部門大概不少於二三百呢!……”聽到這裏,請教者氣憤地嘟噥了幾句,轉身走了。其實,這正是20世紀哈默20年代時在俄國13次做生意的精辟概括,其中包含著他的生意的興隆與衰落,成功與失敗的種種經曆。1921年的蘇聯,經曆了內戰與災荒,急需救援物資,特別是糧食。哈默本來可以拿著聽診器,坐在清潔的醫院裏,不愁吃穿地安穩度過一生。但他厭惡這種生活。在他眼裏,似乎那些未被人們認識的地方,正是值得自己去冒險,去大幹一番事業的戰場。他做出一般人認為是發了瘋的抉擇,踏上了被西方描繪成地獄似的可怕的蘇聯。當時,蘇聯被內戰、外國軍事幹涉和封鎖弄得經濟蕭條,人民生活十分困難;霍亂、斑疹、傷寒等傳染病和饑荒嚴重地威脅著人們的生命。列寧領導的蘇維埃政權采取了重大的決策——新經濟政策,鼓勵吸引外資,重建蘇聯經濟。但很多西方人士對蘇聯充滿偏見和仇視,把蘇維埃政權看做是可怕的怪物。到蘇聯經商、投資辦企業,被稱做是“到月球去探險”哈默心裏當然也知道這一點,但風險大,利潤必然也大,值得去冒險。於是哈默在飽嚐大西洋中航行暈船之苦和英國秘密警察糾纏的煩惱之後,終於乘火車進入蘇聯。沿途景象慘不忍睹:霍亂、傷寒等傳染病流行,城市和鄉村到處有無人收殮的屍體;專吃腐屍爛肉的飛禽,在人的頭頂上盤旋。哈默痛苦地閉上眼睛,但商人精明的頭腦告訴他,被災荒困擾著的蘇聯目前最急需的是糧食。他又想到這時美國糧食大豐收,價格早已慘跌到每蒲式耳一美元。農民寧肯把糧食燒掉,也不願以這樣的低價送到市場出售。而蘇聯這裏有的是美國需要的、可以交換糧食的毛皮、白金、綠寶石。如果讓雙方能夠交換,豈不兩全其美?從一次蘇維埃緊急會議上哈默獲悉蘇聯需要大約100萬蒲式耳的小麥才能使烏拉爾山區的饑民度過災荒。機不可失,哈默立刻向蘇聯官員建議,從美國運來糧食換取蘇聯的貨物。雙方很快達成協議。初戰告捷。沒隔多久,哈默成了第一個在蘇聯經營租讓企業的美國人。此後,列寧給了他更大的特權,讓他負責蘇聯對美貿易的代理商,哈默成為美國福特汽車公司、美國橡膠公司、艾利斯—查爾斯機械設備公司等30幾家公司在蘇聯的總代表。生意越做越大,他的收益也越來越多。他存在莫斯科銀行裏的盧布數額驚人。第一次冒險使哈默嚐到了巨大的甜頭。於是,隻要值得,不惜血本也要冒險”成了哈默做生意的最大特色。猶太人最推崇敢於做出驚人的投資策略的商人,因為這些人最能反映猶太人“膽大心細,迅速出手”的投資水平,即看準了就大把撒錢。美國金融巨頭摩根就是敢於做出驚人投資策略的一個典型猶太商人,有人開玩笑地稱:隻要摩根開始了自己的工作,相當於印鈔機在飛速運轉,因為他的腦子中的投資的概念已經完全成熟了。19世紀末,鐵路運輸是支撐美國產業界運輸體係的台柱,就像一盤散沙似的各段鐵路並不能完成這項重任。要想把分散鐵路聯成一體,組成一個鐵路網絡,仍要在鐵路方麵投入高額金錢。這樣,鐵路依賴投資銀行的程度就表現得相當突出。隨著生產力的發展,企業社會化程度越來越高,各公司的拆散、合並越加頻繁,借貸的資金額也就越來越大。這就要求投資銀行不但有雄厚的財產做後盾,更要有很高的信譽。在這種青黃不接的形勢下,摩根創立的銀行辛迪加成為新時期銀行投資業的榜樣。很多破產的公司企業麵對美國的經濟危機,把希望寄托在摩根上,希望他能夠收購他們的公司,成為他們的救世主,給他們的公司以新生。在此等危難之時,摩根力挽狂瀾,扶大廈於將傾,他操起手術刀,向鐵路業大動手術了。他這次采取的是“高價買下”戰略。無論是西部鐵路,還是那些早已不符合當今發展要求的鐵路,他都要統統買下,以便能迅速整頓美國鐵路。摩根的高價購買鐵路策略,有人稱之為“托拉斯計劃”這正是反映摩根策略威力之處。摩根此次的大量投資,不是投機,而是為了促進鐵路發展。這次之所以開出了打敗所有競爭對手的價格,也是出於他並不想靠這次投資獲利。另外,如果鐵路產業經濟的支柱被別人占領,那麼他在金融界剛剛奪得的霸主地位,將會變成空談。隻為此,他就值得一搏。摩根對鐵路的這次大整頓,標誌著美國經濟從開發的初始階段,轉入現代的重視經營管理階段,從根本上改變了美國傳統的經營戰略與思想。他的成功,給美國經濟的發展方向帶來的重大影響。在華爾街則更是如此,他的經營思想與管理方式成為華爾街紛紛的仿效對象,至今還影響廣泛。從“海盜式”經營到形成辛迪加,進而到托拉斯,華爾街已從過去投機商的天地,轉變成為美國的經濟中心。華爾街後來成為美國經濟的發展標誌,並問鼎世界金融霸主的地位,摩根的貢獻當然首屈一指。通過摩根,我們發現,猶太人在投資方麵充滿著風險與機會,他們甘願嚐試在風險中賺錢,也絕不輕易地擺脫自己的風險。這種“膽大心細,迅速出手”的投資策略,應當是一個優秀商人的基本素質。人生之門不是自動門,若是我們不主動地推開或拉開,它就永遠關閉著。為了開啟成功之門,我們必須采取推或拉的行動。隻要值得,就要去冒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