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院校需重建學科評價體係
在製定標準的過程中,周星指出,一定要防止偏向,隻重技能、技巧而不要理論,或是做理論完全不要技能、技巧。最大的難度就是協調兩者之間的偏重,隨著藝術學科的發展,完全可以製定出兩套標準之間的交叉。比如說綜合性院校,不能失去藝術文化的哲學思考,否則依靠專業院校可能會有難度,但是必須兼顧技能、技巧。專業藝術院校也是一樣,既要尊重原有的技能、技巧,但必須要加上必要的文化思考,適應時代的需要。這個標準是可以製定的,比如舞蹈教師,就不能過多地要求他們去做理論,但是應該做一些創作實踐的總結,這會促使教師脫離比較低端的技能、技巧,達到比較好的水平。同樣,在綜合大學應促使做理論研究的教師注重實踐,不然隻是空談,雖然有哲學思考,但是對藝術的實踐又起不了作用。
在談到電影學學科評價體係構建時,賈磊磊指出,電影的本體是其基礎。比如音樂要研究旋律,繪畫要研究畫麵,戲曲要研究舞台表演,電影就要研究影像。影像根本是電影學科研究的邏輯基點也是曆史基點,就像研究文學就要研究文學語言一樣,電影就要研究其視聽語言,視聽語言的研究一定是學科評價體係最重要的一個標準。賈磊磊說:“之前我評審過一篇電影方麵的論文,整篇文章沒有一點關於影像、聲音、視覺的表達,全是文學的概念。”文學的概念和影視的概念並非截然對立的,但是文學評價的方式和電影評價的方式是有區別的,要研究電影的話,就要通過影像得出其所有結論,而不是通過對影像概括之後用其文學的概念,或是一個故事梗概來討論電影,一定要還原到對電影本身的視聽符號的分析、展示來進行研究。大到對整個電影曆史、電影理論體係,小到對一部影片的分析,這些特別重要。現在對電影的評價紛繁複雜,在網上、期刊上,對電影發表評論的很多,但是從學科建設或是學科評價體係的角度來看待時,就一定要還原到電影藝術自律的層麵上來進行學術建設,而不是讓電影學變成其他學科的附庸。
學術的評價體係總的來講是有自律、有共性的。賈磊磊說:“我現在給研究生講課,會更多地讓他們看邏輯學的書,因為很多本科生就沒學過邏輯學。”賈磊磊認為,現代漢語和形式邏輯對我們的影響特別大,其基本的表達要在一個邏輯的框架裏,無論何人,在其從事的研究工作中,必須要遵循一種基本的思維邏輯。雖然文科不研究數學,但數學的推算和周密的思維對人的影響很大。還有就是形式邏輯,對概念的判斷,比如說一篇文章裏有軍事影視的概念,軍事影視在這篇論文裏出現七八次對其定義都不一樣,這是因為對基本的學理的訓練和邏輯判斷不夠,帶著這種基本的學理判斷的缺失進入學術研究的話,到哪兒問題就出現在哪兒,看起來好像是學術研究不到位,實際上是基本的邏輯訓練不夠。
不同專業有自身不同的特點,賈磊磊指出,一個學科的評價體係一般可以做這樣的分層:一是闡釋係統,也可以說讀解藝術文本的一套方式,是通過什麼路徑來闡釋作品的內容。二是分析係統,就是在闡釋完以後要對這個文本進行分析。比如分析電影的美學特質,要對影像的顏色、音樂及其表演、導演的技巧進行分析。三是評價係統,在闡釋、分析的基礎上,要對其進行評價。賈磊磊認為,闡釋係統的建構,一定是建立在本學科自身的邏輯範式裏。比如電影就是影像是怎麼表達的,如李安的電影,他在文學性和影像的表達裏,經常是有不同的,分析這些東西很有意思。所有藝術的評價係統是有共性的,比如人道的關懷,是否有人文主義的情懷,思想導向價值觀是不是正確等。賈磊磊認為,其評價體係的建立是漫長的。
藝術學科評價體係亟須製定
在談及藝術學科評價體係的製定標準時,魏小傑以河南省為例,闡述了自己的觀點。2014年11月,河南省教育廳對省內42所藝術院係藝術類本科專業進行了評估,分為音樂、舞蹈和美術、設計兩大類進行,這項工作也是教育部此項工作開展的試點。河南省在2012年專門組建專家組對評估標準進行了起草,用了將近一年時間製定評估方案。後將方案下發至各學校,給學校一年時間對照標準進行自查,查漏補缺,正式開展評估工作前,也選取了試點院校進行預評估。但在具體評估工作的推進過程中,發現用同一標準評估藝術類院校、工科院校、師範類院校甚至私立院校,會遇到很多問題。比如考研率,一些職業院校、私立院校,考研率很低,因為其是將實用型人才作為培養目標。魏小傑認為,國家評價標準的製定也應注意類似問題,製定標準的團隊,要具有廣泛性,應該有來自不同類型學校的專家,專業藝術院校、師範類院校、綜合性院校等,需要將不同類型院校的訴求反映出來。要有基礎的通用標準,在此之上分類評價,甚至還要考慮到私立院校。
雖然藝術學科國際評價體係尚未建立,地區本科藝術類專業評估中也還存在問題,但魏小傑認為,藝術學科已越來越受到重視,特別是升級為學科門類以後,國家評價體係建立的條件越來越成熟,需求也越來越迫切。過去,藝術學歸屬於文學學科,藝術學科從文學框架獨立出來以後,需要盡快製定一個真正符合藝術學科規律、特點的評價體係。沒有相應的國家標準,藝術學科發展必然受到一定影響,魏小傑認為,這是一個逐步完善的過程,製定出標準,推行開來,發現問題再解決問題,逐步完善。
還有一方麵,是對教師的評價。綜合院校對教師成果的評價,如論文、項目、創作等都認可,但主要問題集中在職稱評定方麵。曾經藝術學歸屬於文學範疇之內,文學學科的職稱評定主要考察文獻類的成果,藝術學科參照相應標準其特點和優勢無法凸顯。這也是被業內廣為詬病的問題。魏小傑介紹了河南省用“補充條款”來解決該問題的具體情況。做理論研究的教師可以走文科評價體係,做實踐的教師可以走“補充條款”的體係。兩個體係單線開展,不衝突、不重疊,教師可以根據自身情況自主選擇其一。“補充條款”中明確指出,除在CN學術刊物、國內核心學術期刊或本學科領域公認的權威性學術期刊上發表一定數量的論文、作品外,音樂學科在省以上電台、電視台播放作品,由省級以上主管部門審批或中國文聯下屬的一級協會主辦舉辦個人獨唱(奏)音樂會、獨舞專場演出、專場原創作品音樂會,在歌舞劇、戲劇中演出主要角色,擔任大型文藝晚會總導演,可視為符合工作業績論文、著作條件。在一定級別的專業比賽中獲獎等,可視為符合工作業績項目、獎勵條件。美術學科除在CN學術刊物、國內核心學術期刊或本學科領域公認的權威性學術期刊上發表一定數量的論文、作品外,參加省以上有關部門舉辦的展覽、中國文聯下屬的一級協會主辦的展覽或各專業藝委會主辦的展覽和獲得獎項,可視為符合工作業績論文、著作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