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5章 行動要唱高調,成功做事效率製勝(1)(2 / 3)

沒有行動,一切夢想與計劃都不過是鏡中花、水中月,將會永遠停留於幻想中。隻有行動,才能為我們的工作帶來看得見、摸得著的成果。

社會學家庫爾特·盧因曾經提出一個概念,叫做“力量分析”。在這裏麵,他描述了兩種力量:阻力和動力。他說,有些人一生都踩著刹車前進,比如被拖延、害怕和消極的想法捆住手腳;有的人則是一路踩著油門呼嘯前進,比如始終保持積極、合理和自信的心態。工作中,如果你希望在職場中生存和發展,你得把腳從刹車踏板——拖延——上挪開。

勇於行動才能戰勝困難

在事業上,必須有勇於行動,一心奔赴目標,不墨守成規的智慧和勇氣,才會戰勝困難,取得成功。

有這樣一個關於亞曆山大大帝的故事:

亞曆山大大帝在進軍亞細亞之前,決定破解一個著名的預言。這個預言說的是誰能夠將朱庇特神廟的一串複雜的繩結打開,誰就能夠成為亞細亞的帝王。在亞曆山大大帝破解這個預言之前,這個繩結已經難倒了各個國家的智者和國王。由於這個繩結的神秘性,能否打開這個繩結關係到軍隊的士氣。

亞曆山大大帝仔細觀察著這個結。果然是天衣無縫,找不著任何繩頭。這時,他靈光一閃:“為什麼不用自己的行動來打開這個繩結呢?!”

於是拔劍一揮,繩結一劈兩半,這個保留了百年的難題就這樣輕易地解決了。

亞曆山大大帝勇於行動,一心奔赴目標,不墨守成規,顯示了非凡的智慧和勇氣。

但丁在《神曲》裏寫下一句千古名言:走自己的路,讓別人說去吧!說的是作者但丁在古羅馬著名詩人維吉爾的引導下,經曆了九層地獄,正在朝著煉獄前行。突然有一個靈魂呼喊但丁,但丁回過頭張望。

這時,維吉爾訓斥道:“你為什麼要分散精力呢?為什麼要放慢腳步呢?別人的竊竊私語與你有什麼關係?走自己的路,讓別人說去吧!要像一座卓然挺立的大樹,不因暴風雨而彎腰。”

行動吧!朝著目標,不要左顧右盼,不要猶豫不決,不要拖延觀望。

人們往往因為道理講多了,就顧慮重重,不敢決斷,以致於錯失良機,甚至坐以待斃都不在少數。

正是有了這麼多的“思想上的巨人,行動上的矮子”,才有了那麼多的自歎自怨的人。他們常常抱怨,自己的潛能沒有挖掘出來,自己沒有機會施展才華。他們甚至都知道如何去施展才華和挖掘潛能,隻不過沒有行動罷了。思想隻是一種潛在的力量,是有待開發的寶藏,而隻有行動才是開啟力量和財富之門的鑰匙。

讓自己行動起來也是一種能力。這種能力的增長來源於不斷地和借口做鬥爭。通過鬥爭,培養自己識別借口的能力和戰勝借口的勇氣。

人們常用的借口有:太不好意思了;現在時機不到;恐怕太遲了;準備工作還沒有做完;條件還不具備;恐怕會做砸,諸如此類。

這些說法是借口,還是事實,這恐怕隻有天知道。因為就算是同一件事情,在不同的人眼中也有不同的觀念和判斷。

但是,不完美的開始勝過完美的猶豫。許多事情你不采取行動,可能它就永遠不會時機成熟或者具備條件。對於勇敢的人來說,沒有條件,他也能夠創造條件,他的行動永遠是最好的時機和條件。因為行動本身就是在創造條件和機會。

世界上最珍貴的事物都是那些行動中的人創造的。在困難和壓力麵前,給自己找借口是不明智的,隻有不畏挫折和失敗,勇於行動,堅持不懈,才能體會到成功的快樂和奮鬥的樂趣。

提升每天的工作效率

老板想要員工高效工作,員工同樣希望能高效認真地完成自己的工作,多鍛煉自己,提高自己在公司的地位,為自己的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那麼,如何才能高效率地工作呢?有這樣幾個方法。

方法一:激勵自我

為了達到工作目標,你可以事先給自己定一個獎懲措施。例如,每完成一項工作任務,就為自己記上一筆,等到完成若幹項時,就批準自己這次“五一”去旅遊。或者獎勵自己和同事、朋友聚餐一次。若是工作完成不了,你必須懲罰自己。例如,你可以罰自己一個月不能抽煙,或者罰自己每天做家務,或者每天罰跑1000米等等。隻有這些措施獎罰分明地執行了,你才能使自己真正地振作起來,並全力以赴地去完成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