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4G時代的“和”諧生活(1 / 3)

4G時代的“和”諧生活

社會

作者:一凡

流量啟蒙

你每月的話費是多少?10年前可能就有上百塊,現在也是100塊,似乎錢數沒怎麼變,但手機在我們生活中扮演的角色卻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之前隻是打電話、發短信,現在我們卻可以用手機來搞定一切。由此,話費單的構成也就發生了巨變,數據流量費遠超話費,成為現代信息消費的主角。4G時代,我們用手機連接精彩的互聯網生活,讓生活、工作和社交由此“和”諧共處。

早晨我睜開眼,一般第一件事就是去摸枕邊的手機,打開社交軟件,看看朋友們的最新動態,再打開新聞客戶端,看看最新的消息。天氣預報和監測空氣質量的APP已經精確到了以小時計,不用跑到陽台上去看天氣,就能確定穿什麼。洗漱的時候,咪咕音樂裏播放著推薦的最新歌曲。吃過早飯去上班,如果有采訪,出門的時候首先用地圖搜索一下路線。在地鐵上,上網看幾篇最新的評論,等采訪對象的時候,打開手機郵箱溫習一下存在發件箱裏的采訪提綱,至於采訪時的錄音,當然也交給手機完成了。

趁著午飯的時候,發幾張最新的照片與大家分享。傍晚下班,乘地鐵的時候,掏出手機看個短視頻,紓緩一天的緊張情緒,又可以打發無聊的路上時間。當然,如果不想坐地鐵,可以打開拚車軟件搜索一下附近有沒有同行的人,或者幹脆用滴滴打車叫輛出租車。這樣的生活軌跡,相信對絕大部分年輕人來說並不陌生,手機已經成為我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夥伴,可以用來工作、娛樂、購物、社交、搜索、找路等等,幾乎無所不包。隨時隨地的在線狀態,已經成為我們生活的常態,網絡就像水電和空氣一樣,已經成為現代人生活中的必需品。

在2G和3G時代,流量算是手機消費中的“奢侈品”,從最早以“KB”計算資費,到後來的以“MB”計算,流量資費一直居高不下。雖然手機上網的功能早已有之,但在實際使用中,用手機聽歌和看電影仍是不太現實的事情,哪怕傳一張照片,都會因為2M~3M的流量而心疼半天。

除了資費較高,另一個阻礙流量啟蒙的問題是,我們對數據流量尚未建立起準確判斷。一首歌需要多少流量、一張照片需要多少流量、一部30分鍾的短片需要多少流量,對於這些,我們都缺乏把握。由此導致的結果,即便流量就在身邊,我們卻仍然敬而遠之。

4G到來,對消費者來說,最大的影響便是開啟了流量生活的啟蒙。隨著數據傳輸速度出現質的飛躍,流量資費大幅下降,流量消費將超越話音消費,成為運營商的主營業務。1G流量能幹多少事?根據實驗室數據,1G流量能夠觀看400多分鍾高清視頻,看4~5部電影,在線聽標準音質歌曲280首。美國的4G用戶月均流量使用量為1.5G,韓國約為2G,而我國的3G用戶月均流量還不到200M。

我們可以來算一筆賬。2G時代,1KB的資費大概在0.01~0.03元,打開一個帶有兩張圖片的普通網頁需要50KB,也就是0.5~1.5元,在線聽一首歌,需要上千KB,就得至少10塊錢。這樣的消費自然讓人望而卻步。3G時代,1MB的資費是1元,打開一個網頁的花費少了,但聽首歌也得1塊錢,看一分鍾視頻大概需要2MB,也就是2塊錢,一個20分鍾的娛樂訪談節目,就得40塊錢。這樣的消費,相信對絕大多數人來說,仍是我們數據生活中的一隻攔路虎。

但在4G時代,情況發生了質的變化,中國移動4G資費中,超出套餐的資費中1MB是0.29元,看一分鍾視頻隻需要不到0.6元,更何況,靈活多樣的套餐組合,基本解決了人們的各種需求。而且如果一不小心流量用超了,也不必緊張,10元包100MB的流量安心包讓我們告別了3G時代的“畏首畏尾”,也成就了4G時代的“大快朵頤”。至此,流量不再奢侈,而是成了我們生活中的水電,廉價但又不可或缺。

相比發達國家的消費者,中國消費者的價格敏感度更高,表現在移動消費上也更明顯。歐美發達國家在3G時代就已經完成了數據啟蒙,流量消費構成手機消費中一個重要部分。但是,中國從2G向4G發展的過程略有不同,2008年才上市的3G網絡,由於時間短和製式分散,除了城市消費者,廣大城鎮和農村消費者仍沒有建立起數據流量意識。在大多數人的傳統印象裏,手機仍舊隻是一個通訊設備,雖然我們在實際生活中會用到很多非通訊的功能,但卻沒有建立起為服務買單的意識。相比國外運營商大多采取後付費的模式,受限於信用體係建設等約束,我國大多采用預付費的包月模式。

包月套餐早在2G時代就已推出,不過,當時主要內容的話音,包含從200分鍾到1000分鍾不等的通話時長,雖然也搭配了一定量的數據流量包,但因為數據量小、移動互聯尚未興起,大家的關注度並不高。但是,到了4G時代,在設計包月套餐的時候,中國移動采用了“雙驅動”策略,將話音和數據流量同時作為主要內容。

資費變革

資費的設計直接體現了一家運營商和他的用戶之間的關係。好的資費設計一定是更靈活、更和諧、更人性化,從用戶需求的角度出發。之前的套餐設計,基本上是基於用戶的消費能力,價格高的套餐,對應的話音和流量都會更高,價格低的套餐,話音和流量都少。如果一個人打電話多、上網少,為了彌補話音套餐的不足,他也隻能升級套餐,這樣每個月的流量就會造成浪費。移動互聯時代,用戶的使用習慣出現了明顯分化,有的人可能仍舊習慣打電話,年輕人可能就更喜歡用網絡聯係,所以,中國移動專門設計了可自由搭配的組合套餐,在話音和流量之間可以自由組合,有的話音多一點,有的流量多一點。這樣的設計,意味著之前話音時代以消費能力為中心的設計原則,轉向了流量時代以消費需求為中心。

Tip:移动端、PC端使用同一网址,自动适应,极致阅读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