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牙還牙,以眼還眼”是有史以來許多人對對手最容易采取的手段和方式了。古往今來,在漫漫的長河中,人類演繹了太多的冤冤相報和世代為仇的曆史悲劇。古希臘與特洛伊進行了長達10年之久的戰爭,雙方元氣大傷,卻僅為爭奪一個女人;第二次世界大戰後,以色列與阿拉伯國家之間無休止的流血衝突,雙方“互不相讓”和“睚眥必報”,給中東穩定及世界和平帶來災難性後果。回望曆史,冤冤相報給人類造成太多痛苦和悲劇,留下無數遺恨和災難。
如果人們在麵對仇恨時能夠平和心態,寬以待人,能夠放棄不必要的爭鬥,以德報怨,許多悲劇是可以避免的,你的人際關係可能會呈現一種別樣的美麗。
春秋時期的齊桓公就是這樣一個充滿睿智的偉人。他在與公子糾爭位時曾挨過政敵管仲的一箭,差點要了他的性命。應該說齊桓公與管仲之仇不共戴天。可是,當齊桓公登上國君之位後,卻以政治家的敏銳意識到齊國的發展需要管仲這樣的人才,於是他聽從了師傅鮑叔牙的勸說,以博大的胸襟寬容並重用了管仲。齊桓公以毫無芥蒂的重用回報當年的一箭之仇的義舉,深深地感動了管仲,從此,管仲便盡心效力國事,鞠躬盡瘁,最終助齊桓公富國強兵,成功進行了“尊王攘夷”,率先登上春秋霸主之位,成就了彪炳千秋的偉業。
唐朝大將軍郭子儀,在平定“安史之亂”和抵禦外族入侵中屢立奇功,卻遭到了代崇皇帝身邊的紅人——太監魚朝恩的嫉恨。郭子儀率兵在外征戰,魚朝恩競暗地裏派人挖毀了郭子儀父親的墓穴,拋骨揚灰。郭子儀領兵還朝,眾人無不以為會掀起一場血雨腥風,不料當代宗皇帝忐忑不安地提及此事時,郭子儀伏地大哭,說:“臣將兵日久,不能禁阻軍士們殘人之墓,今日他人挖先臣之墓,這是天譴,不是人患。”家仇的烈焰競被他寬容的淚水熄滅。
郭子儀手握兵權,在朝中日益得到皇帝的信任,魚朝恩擔心早晚會被郭子儀收拾,便想來個先下手為強,在家中擺下“鴻門宴”,然後請郭子儀赴宴。魚朝恩的險惡用心連郭子儀的下屬都看得一清二楚,他們極力勸阻郭子儀不要去。郭子儀淡淡一笑,不以為然,隻便裝輕從,帶上幾個家僮從容赴宴。魚朝恩見了驚訝不已,在得知實情後,陰毒無比的一代奸臣競被感動的號啕大哭,從此以後再不以郭子儀為敵,反而處處維護他。郭子儀以他的寬容感化了一個敵人,掃平了自己前進道路上的絆腳石。
曆史上還有很多這樣的佳話。秦漢時期,功成名就的韓信沒有殺掉當年讓他受胯下之辱的青年,使這人感激涕零,願意終生為他效勞;i國鼎立時期,孟獲的叛亂嚴重危害了蜀國的穩定,但諸葛亮在討伐南中時,卻對其七擒七縱,最後使桀驁不馴的孟獲心悅誠服,從此效忠蜀漢,聽命於諸葛亮的調遣,成為蜀國鞏固後方的基石……
在人際交往中如何處理矛盾是一門大學問。“冤冤相報何時了”,以德報怨就是一種處理人際關係的上乘法則。正所謂:退一步,海闊天空,忍一時,風平浪靜。對於別人的過失,必要的指責無可厚非,但能以博大的胸懷去寬容別人,就會讓世界變得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