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0章 領導者付出一份寬容,會收獲十份忠心(1 / 1)

領導者對下屬有沒有寬容之心,在一定程度上決定了企業的凝聚力,也決定一個領導者能否得到下屬擁戴乃至忠誠。

春秋時期,楚王請了很多臣子們喝酒吃飯,席間歌舞妙曼,美酒佳肴。同時,楚王還命令他最寵愛的兩位美人許姬和麥姬輪流向各位敬酒。

忽然一陣狂風刮來,吹滅了所有的蠟燭,漆黑一片,席上一位官員乘機揩油,摸了許姬的玉手。許姬一甩手,扯下了他的帽帶,匆匆回到座位上並在楚王耳邊悄聲說:“剛才有人乘機調戲我,我扯斷了他的帽帶,你趕快叫人點起蠟燭來,看誰沒有帽帶,就知道是誰了。”

楚王聽了,連忙命令手下先不要點燃蠟燭,卻大聲向各位臣子說:“我今天晚上,一定要與各位一醉方休,來,大家都把帽子脫了痛快飲一場。”

眾人都沒有戴帽子,也就看不出是誰的帽帶斷了。後來楚王攻打鄭國,有一健將獨自率領幾百人,為三軍開路,過關斬將,直通鄭國的首都,而此人就是當年揩許姬油的那人。他因楚王施恩於他,而發誓畢生效忠於楚王。

人非聖賢,孰能無過。很多時候,我們都需要寬容,寬容不僅是給別人機會,更是為自己創造機會。領導者在麵對下屬的微小過失,甚至嚴重過失的時候,則應有所容忍和掩蓋,這樣做不僅是為了保全他人的體麵,也是為了下屬的成長。即使是一些原則性的錯誤,也要用寬容之心來對待。如果領導能夠對下屬的過錯既往不咎,就會以自己的寬容贏得下屬的忠誠。

三國時期,諸侯割據稱雄,各個勢力長期混戰,力量此消彼長。曹操在這個過程中逐漸強大起來,成為唯一能和袁紹相抗衡的力量。

當初,袁紹的實力比曹操大得多。曹操手下的不少謀士都與袁紹有書信上的秘密往來,因為他們擔心曹操被袁紹兼並以後自己沒有退身之路。

官渡之戰結束後,在清理戰利品時,曹軍從袁軍大營裏繳獲了一大摞書信,都是曹操的部下寫給袁紹的密件。那些寫了信的人見秘密即將敗露,一個個膽戰心驚,不知如何是好。正當眾人緊張萬分之際,曹操卻當著眾人的麵,把那些信全部燒掉了,並對他們說:“過去的就讓它過去吧,以前我們就像是雞蛋,而袁軍就像是石頭。我都為自己的退路擔心,你們這麼做,我完全能夠理解。”

那些提心吊膽的人見曹操如此寬容,又目睹那一大摞書信在烈火中化為灰燼,個個如釋重負,感到空前的輕鬆,都流下了感激的淚水,從此成了曹操忠實的謀士,他們爭相出謀劃策,為曹操的稱霸貢獻了自己的力量。

還有一個故事,說的是一位大將軍率兵征討外虜,得勝回朝後,國君並沒有賞賜很多金銀財寶,隻是交給大將軍一隻盒子。大將軍原以為是非常值錢的珠寶,可回家打開一看,原來是許多大臣寫給國君的奏章與信件。再一閱讀內容,大將軍明白了。原來大將軍在率兵出征期間;國內有許多仇家便誣告他擁兵自重,企圖造反。戰爭期間,大將軍與敵軍相持不下,國君曾下令退軍,可是大將軍並未從命,而是堅持戰鬥,並大獲全勝。在這期間,各種攻擊大將軍的奏章更是如雪片飛來,可是國君不為所動,將所有進讒的秦章束之高閣,等大將軍回師,一起交給了他。大將軍深受感動,他明白:國君的信任,比任何財寶都要貴重百倍。

這位令後人稱讚的國君便是戰國時期的魏文侯,那位大將軍乃是魏國名將樂羊。

作為上級,隻有和下級搞好關係,贏得下級的擁戴,才能調動下級的積極性,促使他們盡心盡力的工作。俗話說:將心比心。你想要別人怎樣對待你,那麼你就要先怎樣對待別人。付出一份寬容,收獲十份真誠,當領導者用寬容之心對待下屬時,就能激發下屬的潛能,並能贏得下屬的忠心和擁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