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人人都知道知識的重要性,但能真正沉下來去研究它就很難說了。因為這是一個費力的事情、吃苦的事情、需要勤奮不輟的事情。“每天都有忙不完的事,實在是顧不上。”一臉的無辜。“少年心事當食雲,誰念幽寒與嗚呃?”但衝動是魔鬼,而浮躁也是魔鬼啊。
知識是人們在社會實踐中所獲得的認識和經驗的總和,也是我們精神家園的沃土,有了它,我們的大腦就不會貧瘠,我們的思想之花便會姹紫嫣紅。它會告訴我們客觀事物形成的多樣性,客觀事物演進的多變性,客觀事物結構的多麵性,它會教會我們用冷靜和縝密之刀,抽絲剝繭地深入客觀事物的本質,它會讓我們懂得山高水深的人生境界。知識如此可愛,如何待它?別無他法,隻有學習。
學習要刻苦,“何物動人,二月杏花八月桂;有誰催我,三更燈火五更雞。”學習要耐心,“觀古今於須臾,撫四海於一瞬”,那隻是傳說。學習要致用,吐納消化,經世致用,才會使得生命有了意義和價值。從我們最需要的開始吧……
廣告人生
我們現在已經生活在廣告之中了。路上的招牌、網上的補丁、收到的信函、郵箱的郵件、報上的欄目、電視的插播、牆上的街畫、車身的噴塗,甚至住宅的樓梯、門上的把手、書中的插頁,以至開車上街,在紅燈前停一下車,冷不丁就有廣告塞進來……真可謂無處不在啊。且內容包羅萬象,除了沒有衛星、軍火、毒品,幾乎什麼都有了。當然,其中最多的是人的吃、穿、用、醫、藥、住宅、旅遊——這是最大的消費點。
廣告已經貼在每個人的身上,此生難以揖別了。
廣告作為一種產品營銷的手段本是無可厚非,有了好的產品,廣而告之,造福於人,誠為好事。尤其是信息化時代,“酒香不怕巷子深”已成為曆史。推銷產品,廣告的權重越來越大,可也正因為如此,鋪天蓋地的廣告中,南郭先生便會頻頻登場了。
廣告傳播最快、最直觀的恐怕就要數電視了。其構思和藝術性且不必說,讓人感受最深的則是誠信的流失。在這些廣告中,從牙牙學語的稚童到白發盈巔的老者,紅口白牙,指天跺地,信誓旦旦,一臉真誠,讓你覺得如果不相信他說的,真就有點對不住了。不過你真要買回來,得到的可能就是上當和後悔了。
某鈣片的廣告,說的是一位年過六旬的老太太,拎著菜籃,健步如飛,走著走著順腳一起,把一個毽子踢得無影無蹤。而且一口氣爬到六樓,腿不軟,氣不喘。原因就是吃了這種鈣片。看著看著就讓人忍俊不禁。甭說老太太,就是一個棒小夥子“一口氣爬上六樓氣不喘”,可能也辦不到吧?這鈣片比返老還童還要神奇。
還有是賣玉器的,拿著一件玉器,把緬甸的老坑、玉器的泌色、冰種包漿說得頭頭是道,而且價格低到幾百元、幾千元,多則也就是萬把塊。事實上你到專營玉翠的店裏看看,是一個像電視廣告上說的玉鐲,少則幾萬,多則十幾萬、幾十萬,甚至上百萬。心裏不禁嘀咕,若真像電視上推銷者所說的價格,那哥幾個就根本不用在電視上費老鼻子勁做廣告了,自己開個店,把自己說的那種“千真萬確”的玉器擺出來,就按哥幾個在電視上說的價格賣,不把全國的玉石市場份額全占了才怪呢!
做鈔票收藏的就更神了。一張五六十年代的毛票會升值百倍,還有什麼五十元、百元大鈔的連號、豹子號,升值就是幾十倍、上百倍。果真如此的話,做廣告的自己把這些錢幣收藏起來,不就悶聲發大財了?還需要哥幾個在電視上勞神費力嗎?能輪到百姓去收藏嗎?
在下飽受失眠之苦。有一天晚上看電視,突然蹦出一個廣告:一個鶴發童顏的老者,一臉誠懇,一臉憨厚,自稱是新加坡的,說有一種音樂,在入睡前放,可以催人入眠,而且他的老伴就是每天入睡時聽這種音樂,三十年的失眠治好了。旁邊站著的幾個人自稱老太太是他們的母親,真的就是聽了這種音樂再也沒有失眠過。看著此情此景,心下便想,看這老爺子把自己的老婆都抬出來說事了,估計效果真的差不多。當下便打電話訂購了一套。沒幾天,貨寄回來了,打開一看,是一套少兒音樂教材,不禁啞然。不禁想起趙本山《賣拐》係列小品中的一句台詞:真是防不勝防啊。
幼童的天真,老者的自重破碎了,而真正破碎的遠遠還不止這些……
——選自太原鐵路局《大秦風》2013年第二期
[作者簡介]張義平,筆名俞倫。山西省作家協會會員,太原鐵路局黨委書記。上世紀70年代開始發表政論及文學作品。政論作品先後發表於省、市、部級政論期刊;文學作品先後發表於《文藝報》《人民鐵道》報,《北京鐵道報》《山西日報》《太原日報》《臨汾鐵道》報,《太原鐵道》報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