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人思考了一下,頓時那閔髯拍手叫好,“好!,如此一來,天下民心所歸,阻力當會減少很多,隻是如何讓此事最快的傳遍龍騰引起熱議,倒是個麻煩事情。”
顯然,身為吏部尚書的閔髯對龍騰的官場還是了解的很清楚的,若是通過官方層層傳達,且不說這中間要轉手幾道,而且到達地方上的時候,能不能執行下去也是個問題,因此提了出來。
“此事容易,龍騰官方都有邸報,隻是這些是官方的報刊,我等將此事放到天下,讓影子各分支機構就地創辦民辦報刊,如此一來遍地開花,這個輿論的喉舌還是掌握在我們手上。”劉經緯微微一笑,顯然是智珠在握。
隻是那閔髯似乎感覺到哪裏不對勁,但是劉經緯這個想法可以說是目前最好的方案,他一時也反駁不了,隻能點頭同意,先試試水再說。
三人經過商議,將變革一事分解成無數的小目標,按照劉經緯溫水煮青蛙的策略,不急不緩的推進,此計劃一出,閔髯大是點頭,小皇帝也明白了以後的工作側重點是什麼。
“如此,那麼我就開始著手小比一事,將朔方帶來讀過新學之人盡量安排進龍騰各部。”閔髯說道。
原來,小皇帝臨時決定由吏部尚書取代禮部尚書的目的盡在於此,由於是小比不是大比,其他幾個朝廷大臣也隻是稍微表達了下不滿而已,在小皇帝發了一通脾氣後,也就偃旗息鼓下來。
首先,這是皇帝的決策,第二,這閔髯乃六部之首,又身處內閣,皇帝在朝堂上說出這個提議後,閔髯隻是象征性的推脫了一番,在皇帝的天威下,“不得不”接受了這份差事,閔髯都接了,如果別人再去反駁的話就要思考一下了。
因為小比一事,去觸碰皇帝的天威不劃算,再就是人家閔髯已經接手了,禮部尚書也沒說什麼,你再去冒頭,顯然會將閔髯給得罪掉,龍騰人的心理其實跟劉經緯前世華夏人的心理是一樣的。
在平息了朝堂異議之後,在皇帝的授意之下,閔髯也開始對小比一事動起了手腳,光明正大的開始徇私舞弊。
“閔大人,小比一事務必做的滴水不漏,不能讓其他學子有異議。”劉經緯摸著下巴,思考一番後說道。
閔髯點點頭,說道,“此事自然清楚,你帶過來的那些人,身份文憑已經做好了,來自五湖四海,而且都是官方蓋過印的,雖說考試形式改成了你口中的比試和麵試,但是試題絕對公平,而且,若是你帶來的那些人如果沒有幾斤幾兩,名落孫山的話,我可不會暗中操作的。”
閔髯的話已經講的很明白,小比是側重實用不假,但是若劉經緯的人沒有幾分真本事,他是一概不會錄用的。
劉經緯自然明白這其中的道道,若是閔髯做出此事,哪一天被人翻出來清算的話,那他這輩子的名聲就臭了,說不定還會載入史冊,遺臭萬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