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子純
現任大慶油田有限責任公司組織部副部長,教授級高級政工師,大慶油田有限責任公司培訓師,黑龍江省經濟管理幹部學院客座教授,從事國企人力資源工作12年。
國企最大的問題是體製問題。由此源源不斷派生出來許多奇奇怪怪、不可理喻的問題,這些問題在國企的組織考核工作中顯得尤為突出。這些問題堆積如山,成了諸多難以解決甚至是不可解決的老大難問題。
俗話說:“謀事在人,成事在天。”很多人認為,國企現在的“天”就是體製,體製不允許“成”的事,“謀”也是白耽誤功夫。
然而,作為老國企大慶油田的組織工作者,那子純卻提倡“謀事在人,成事也在人。”他認為,不管怎樣的環境和條件,總要有所作為才行。因為國企肩負著國計與民生這兩大曆史使命,份量很重。因此,國企人更應該根源於責任感、使命感和危機感,來突破各種體製的桎梏,解決各種老大難問題,做好國企的組織考核工作。
實現兩個過渡做好組織考核
任期考核、日常提名考核是很多國企組織考核的基本形式,是組織考核工作的常態。然而,這又恰恰是國企組織考核的嚴重問題之所在。
在任期考核方麵,通常國企的領導班子一個任期為三年,任期考核也是三年進行一次。那子純認為,這樣的考核有三個弊端:
第一、任期考核三年一次,周期較長,不利於及時了解領導班子和領導幹部存在的問題。
第二、由於不能及時了解領導班子和領導幹部存在的問題,因此不能及時解決問題,往往給企業造成很大損失。
第三、由於缺少對領導班子和領導幹部的日常事務了解,致使任期考核的耗時比較長,並且這種麵麵俱到的考核不夠深入,缺乏針對性,往往隻流於形式。
而日常提名考核也有三個弊端:
第一、提名者受視野所限,難以實現在更廣泛的範圍內選拔優秀幹部。
第二、由於考核時有明確人選,考核時順水推舟說好話的多,真正談出問題的少,很難區分幹部的優劣,往往一旦提名就意味著隻要不是很差就非提拔不可了。
第三、提名考核本身就存在不公平性,不利於克服用人上的不正之風。
在這種現實情況下,那子純認為,要真正做好組織考核,必須實現“兩個過渡”,即由任期考核向年度考核過渡,再由年度考核向日常考核過渡。而實現這“兩個過渡”,要注意五個問題:
第一、不要用搞運動的方式搞組織考核。在國企,很多領導幹部總是喜歡或習慣於以搞運動的思維方式抓工作。諸如,“成本年”、“效益月”活動,根本就是違背經濟工作規律的認知方式和行為方式。組織考核切記不可以搞成運動,流於形式,不見實效。
第二、要使不同的考核形式各具特色並互為補充。較大規模的國企,由於下屬單位較多,任期考核往往是唯一的組織考核形式,日常的提拔考核形式往往是提名考核居多。這是極為錯誤的方式。必須充分發揮不同形式組織考核的獨特作用。日常考核重在日常,需將大量的考核工作有計劃地安排在全年進行,要成立幹部監督專門機構,堅持對領導班子和領導幹部進行日常巡視,不打招呼,隨機考核,實地考察;年度考核重點在年底測評,可與職代會結合進行,針對年度重點工作和年度指標完成情況組織個別談話,可適當縮小談話範圍,加快考核進度;任期考核則重在推薦與測評,針對領導班子任期調整組織談話;此外還有專項考核,例如對提拔或交流一年後的幹部進行有針對性的跟蹤考核。
第三、要綜合運用考核結果。組織考核要將定性評價與定量評價結合起來,實行總體排序,使各類型幹部的優劣狀況一目了然,排序靠後的將難以作為提拔的提名人選提出來,推薦得票較少的就不能確定為考核對象,這樣可以有效地提高選人用人的質量和水平。
第四、日常考核質量是關鍵。規範的組織考核局麵形成後,將使任期考核成為年度考核的自然積累,年度考核成為日常考核的自然積累。因此,日常考核是組織考核的“重頭戲”,其考核質量關係重大。
五個切入點解析幹部隊伍現象
那子純認為,考察幹部,掌握國企中的幹部隊伍狀況主要可以通過以下五個切入點:
第一個切入點,是了解幹部如何對待學習。對待學習的態度,極具隱秘也極具昭然地預示了幹部對待工作的態度。現實中,幹部的學習狀況並不令人樂觀,特別是國企的幹部,還缺乏學習的緊迫感。這方麵通常存在三種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