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康熙下旨防控富貴病(1 / 1)

溫故知新

作者:

富貴,是好事;富貴病,卻不是好東西。今天,逐漸富起來的人們在不斷受到富貴病的困擾。所謂富貴病,通俗來講其實就是吃出來的病。我們曾經打倒了“讓吃出來的病吃回去”的偽養生專家,卻一直無法趕走富貴病對我們健康的侵蝕。時間回溯到清朝康熙年間,作為一國之君,在人們的生活並沒有達到“吃啥有啥,吃多少就有多少”的年代裏,康熙大帝就已經很明智地下旨開始防控富貴病了。

在二月河著《康熙大帝》裏有一段故事,生動細致地描述了康熙下令防控富貴病的前前後後。

書中說,康熙年間,一次去關外巡視,白天祭奠過昭陵後,回到勤政殿的康熙用完了晚膳,半躺著看一幫隨行人員狼吞虎咽。屋外天寒地凍,屋裏人人都熱得發躁,桌上擺滿了奶酪和羊羔肉。

一些文臣武將吃的不亦樂乎,滿嘴流油,而當時的翰林院學士高士奇就吃了兩個餑餑,在火鍋裏揀了幾塊豆腐之後,就放下了筷子。康熙本來微笑著看著他們吃,目光掃到高士奇的時候便停下了,問道:“你怎麼了?關外飯菜不適口麼?”

“奴才文弱書生,怎比得了武臣?”高士奇忙笑著解釋說,“奴才惜福愛身,攝食是有講究的,總不離熟、熱、軟、素、少這五個字,隻飲食五字真訣才能合乎養生之道。”

“哦?”高士奇的一句話激起了康熙的好奇心,“願聞其詳!”

高士奇說道:“凡是食物不能生吃,這一點從燧人氏的時代人們就已經懂得了。因為胃氣害怕寒冷,冷的食物不容易消化,必須借助人體自身的溫度加熱,長此以往,身體必然會受到損害。至於山珍海味,人們都說快口暢腹,其實,愉悅了嘴巴是真,卻未必能夠讓腸胃舒服。上古人以遊獵為生,飲食中哪會少得了肉食,但神農為什麼還要嚐百草、育五穀呢?食穀的人能夠長壽、專門吃肉的人是真正的粗鄙,而吃素的道理和妙處,富貴人很難了解啊!”

一聽這話,康熙身邊的武將們對高士奇勸人少吃紛紛表示不滿,高士奇笑著說,“吃得少,能夠安胃,胃氣順,脾也順,肝就舒,肝髒舒適整個人就心明神清。你們這些虎臣不懂得體內經絡脈氣,不知道養生之法,一句話兩句話是解釋不清楚的。”

康熙一直認真聽著,看大家吃的差不多了,欠身坐了起來說,“高士奇不要說了,你把剛才這番高論擬一道詔諭讓我看看吧。”眾人一愣,沒想到康熙竟然拿這件事情擬聖旨,高士奇看康熙不像在開玩笑,勸說這麼做使不得。

康熙大笑,“你們也太小看朕了。晉惠帝年間民間餓死了人,他還問‘何不食肉糜’?如今世道雖略好些,但我也知道民間百姓薄粥白薯難得一飽,反去勸他們‘熟熱軟素少’?真個成千古笑話了。這道詔諭下給在奉天榮養的功臣勳舊,他們入關時立了汗血功勞,如今告老還鄉,有的是錢,卻隻曉得胡吃海喝,不懂養身之道。這幾年病故的也太多了,我想恐怕也與此有關。教他們懂一點醫道,延年益壽,國家有事還可谘詢,豈不甚好?”

康熙一番話,讓大家啞口無言,這也成為清朝皇帝防控富貴病的一段佳話。而事實上,不隻是清朝,在我國古代的各個朝代,都有許多關於富貴病的故事或者記載,這些故事對於今天我們的健康,具有很強的借鑒意義。

(據《健康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