誨人不倦
作者:
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目前我國的糖尿病發病率越來越高,“糖尿病”是一種血液中的葡萄糖容易堆積過多的疾病。國外給它的別名叫“沉默的殺手”,特別是“成人型糖尿病”,40歲以上的中年人患病率特別高,在日本,40歲以上的人口中占10%,即十人當中就有一位“糖尿病”患者。目前我國中老年人糖尿病診斷率還不到四分之一,大多數人得了糖尿病卻渾然不知;而在就診病人中,治療達標的病人僅占三分之一,多數病人隻在出現並發症時才匆忙就醫。一旦患上“糖尿病”,將減少壽命十年之多,且可能發生的並發症遍及全身。
糖尿病是由遺傳因素、免疫功能紊亂、微生物感染及其毒素、自由基毒素、精神因素等等各種致病因子作用於機體導致胰島功能減退、胰島素抵抗等而引發的糖、蛋白質、脂肪、水和電解質等一係列代謝紊亂綜合征,臨床上以高血糖為主要特點,典型病例可出現多尿、多飲、多食、消瘦等表現,即“三多一少”症狀,糖尿病(血糖)一旦控製不好會引發並發症,導致腎、眼、足等部位的衰竭病變,且無法治愈。
如果一名糖尿病患者,將自己一天不同時間點的血糖值連成一條線,他可能會發現兩個明顯的高峰。第一個從淩晨三四點開始,逐漸上升,到早上七八點鍾達到峰頂,這個現象被稱為“黎明現象”。第二個高峰則出現在下午,有專家稱其為“黃昏現象”。
實際上,健康人一天的血糖水平也有波動,但幅度不會這麼大,會保持在正常範圍之內。而糖尿病患者由於基礎胰島素分泌減少甚至消失,就容易在淩晨和下午出現兩個超出正常值的高峰。
引起“黎明現象”的原因可能截然不同。第一種情況是,糖友前一晚用藥劑量不夠,或服藥時間過早。另一種則可能是“蘇木傑反應”造成的。它指的是前一天夜裏發生低血糖,機體會自動“開啟”升糖機製幫助身體度過這一危險期,從而導致血糖升高。它往往是因用藥過量導致的。因此,出現淩晨高血糖時,患者絕不能擅自調整用藥。
糖友可通過每小時檢測一次夜間1~3點的血糖進行分辨。如果血糖值在6.0毫摩爾/升左右,那就是屬於第一種情況;如果血糖值低於3.9毫摩爾/升,那就屬於“蘇木傑反應”。在醫生的指導下調整用藥可避免反複出現“黎明現象”。
一般來說,“黃昏現象”出現在下午四五點左右。不過,對這一提法,專家並未形成統一意見。有專家認為,午後高血糖與患者自身的飲食、運動等情況關係密切,它可能是因飲食、運動不當等造成的,並非基礎胰島素分泌異常引起的。如果出現午後高血糖,大家可以通過加大運動量、控製午餐攝入總量、調整藥物劑量等方法來調整。
(據《生命時報》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