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章 隨處可見的“不稱職” (2)(1 / 3)

做好了,才叫“做了”:執行不到位,不如不執行

當前,不管是眾多大中型企業還是成長型的小企業,一方麵對執行越來越重視,另一方麵卻在執行的過程中越來越困惑。

越來越重視的原因是:擁有足夠的執行力,確實是企業發展的關鍵,這已經成為眾多企業管理者和企業員工的共識;而越來越困惑的原因則是:盡管下了大力氣抓執行工作,但效果還是不明顯。

這種需求和現實之間的矛盾,成了製約企業發展的瓶頸。

一些企業界的有為之士對上述的執行問題進行了深入的研究,他們得出這樣一個結論:很多機構尤其是企業最需要解決的問題,並不是重不重視執行的問題,而是執行能不能到位的問題。

一般來說,執行,特別是重要的執行,往往需要花費很高的成本,做很多的準備,它的成敗對整個事件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如果考慮不周全、布置不周密,就貿然行動,很容易造成執行不到位,甚至帶來比不執行更糟糕的影響,最終結果還不如不執行。

王林是南方城市一家報社的記者,當時報社最缺乏的就是廣告業務。

在一次私人聚會中,王林聽說自己的一個老同學要到自己所在城市的開發區投資,並計劃在當地媒體上投放價值百萬元的廣告。聽到這個消息後,王林認為這是上天給了自己一個在報社出人頭地的機會,於是,他積極地向那位老同學爭取這個業務,最終將其攬入懷中。

因為業績突出,報社準備提拔他為副社長。

開發區舉行奠基儀式的那天,王林帶上了社裏最優秀的記者和廣告部成員,計劃用大幅版麵進行宣傳。

奠基儀式結束後,有位老朋友邀請他去吃飯。盛情難卻,於是他向記者和相關廣告人員交代好工作就去了。

那天,他玩到很晚才回家。但是第二天早上,他當副社長的夢就破滅了。原因很簡單:這天他們出版的報紙犯了一個最不應該犯的錯誤。

原來,頭版頭條的新聞標題本來應該是:“某某開發區昨日奠基。”

而擺在他麵前的大標題卻是:“某某開發區昨日奠墓。”

這對一向重視有個好“彩頭”的南方企業來說,把“基”寫成“墓”,無異於當頭棒喝,更何況這是開發區項目正式啟動的第一天。

結果可想而知,老同學一怒之下取消了百萬元的廣告訂單。不僅如此,報社的聲譽也因此受到很大的影響,一些準備在這家報紙上投放廣告的客戶,也由此取消了自己的投放計劃。

這樣大的失誤到底是怎樣造成的呢?

經報社仔細分析,得出結論:

一、王林自以為派出的是報社最優秀的記者,因此非常放心。不僅如此,他離開之前,還特意請副總編一定對稿子嚴格把關。

二、記者的稿子確實寫得很好,但由於當時電腦還不普及,記者手寫的稿件字跡很潦草,“基”和“墓”看起來非常相似。

三、當時還是鉛字排版,稿子到了排版人員那裏,他想當然地把“基”字當成了“墓”字。

四、稿子排完版後,交到副總編那裏,正趕上副總編家裏有急事,於是他隻匆匆看了一眼,也沒發現什麼問題,就簽發了。

錯誤就這樣造成了。

事後,報社對相關人員作出了這樣的處理:記者和排版工人開除,副總編降半級。

當然,王林被提拔為副社長的事也泡湯了,原本想在那座城市大展宏圖的他,夢想頓時化為了泡影。

我們常說:一字千金。可此時一個字就值百萬元!從這個故事中我們看到了這樣一個事實:執行不到位,不如不執行!從表麵上看,這件事情的前期工作做得很不錯:和客戶溝通得很好,報社對此也十分重視,派出的是最優秀的記者,而且從副總編到記者到廣告人員,都做了安排和交代。但是,在執行的過程中,卻由於沒有到位,不僅“煮熟的鴨子飛了”,還給報社的形象和聲譽造成了不可挽回的損失,也使得自己的升職美夢化為了泡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