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0章 工作意味著責任,稱職的員工要盡責 (2)(1 / 3)

宋某是某企業的一位倉庫保管員,在夜裏值班的時候違反規定酗酒後,沉沉地睡了過去。恰巧當天晚上企業廠長路過倉庫時“心血來潮”地去倉庫轉了轉,發現了這位倒黴的保管員。廠長頓時火冒三丈,大聲嗬斥:“要是發生了火災和盜竊怎麼辦?!”這位睡眼惺忪的保管員借著未醒的酒勁,也大聲地說:“發生了問題,我負責!”在這漆黑一片、四下無人的夜晚,這位保管員的責任看起來是那麼的單獨和孤立,似乎與任何人都毫無關聯。

但,這不是事實真相。

這位保管員的“出了問題,我負責”的豪言壯語,是愚蠢的無知!“保管員”的崗位責任,雖然隻是企業組織裏成百上千個責任中的一個,但它和企業組織裏其他的責任緊密相連,共同構成了企業組織緊密有效的“責任鏈”。如果保管員的崗位責任缺失,它將沿著組織的責任鏈,導致一係列的責任缺失——假如倉庫因保管員的失職而發生火災或盜竊,接下來會發生什麼呢?生產部將因領不到原材料而被迫停止生產,銷售部會因生產部的停產而無法履行銷售合同,財務部將因銷售部不能履約而無法按計劃回收應收款,一個看似不起眼的責任缺失,就這樣導致了一連串的“責任鏈” 倒塌。由此可以說,“保管員”宋某就處於企業裏的“敏感性崗位”,他的責任缺失,會直接導致企業裏責任鏈的連鎖反應。

按照我們的常規思維,我們很容易從企業組織正金字塔形角度,去考慮敏感性責任崗位的問題,認為,處於金字塔頂部的人員就必然是處於最重要、最敏感的責任崗位的人員;而越是處於金字塔底部的責任崗位的人,越是無關緊要。

事實上並非如此,甚至截然相反。例如,在一個煤礦業裏,安全生產管理員的責任崗位,才是企業裏敏感性的責任崗位;而在一個建築行業裏,敏感性的責任崗位,可能並非是一線的建築員工,而可能是來自於建築物的地基勘查和設計的責任崗位;在商業連鎖企業裏,敏感性責任崗位不是商場的一線售貨員,而可能是大規模集中采購的采購員……另一方麵,在同一個責任崗位中所包含的不同責任中,同樣存在著“敏感性責任”問題。例如,某個電器維修員工,他的責任中可能包含了“修理故障、服務態度”等多種責任要求。在這多種責任中,“服務態度”才是敏感性責任,因為他的服務態度直接導致了客戶對於企業的好感和信賴程度。

企業組織崗位與崗位之間、員工與員工之間,是責任與責任的關係,他們之間就猶如一台高速運轉的機器上一個個相互咬合的齒輪,每一個齒輪的責任,都直接麵向了與自己咬合的、上下左右的齒輪,如果某一個敏感性責任環節缺失了責任——譬如大齒輪責任缺失,將導致整個機器停止運行;譬如一個小螺釘的缺失,也將產生無法預測的危機。

浙江某地用於出口的凍蝦仁被歐洲一些商家退了貨,並且要求索賠。原因是歐洲當地檢驗部門從1000噸出口凍蝦中查出了0.2克氯黴素,即氯黴素的含量占被檢貨品總量的50億分之一。經過自查,環節出在加工上。原來,剝蝦仁要靠手工,一些員工因為手癢難耐,用含氯黴素的消毒水止癢,結果將氯黴素帶入了凍蝦仁。

這起事件引起不少業內人士的關注:一則認為這是質量壁壘,50億分之一的含量已經細微到極致了,也不一定會影響人體,隻是歐洲國家對農產品的質量要求太苛刻了;二則認為是素質壁壘,主要是國內農業企業員工的素質不高、責任意識淡薄造成的;三則認為這是技術壁壘,當地凍蝦仁加工企業和政府有關質檢部門的安全檢測技術,落後於國際市場對食品質量的要求,根本測不出這麼細微的有害物。然而無論人們如何評判這次事件的結果,我們都可以從中吸取這樣一條經驗教訓:失責,隻要是失責,無論這份職責看起來多麼微不足道,都不是細微的,都有可能“牽一發而動全身”,影響全局,造成巨大的損失。

一件件的事情總是環環相扣,形成係統。工作中任何一個責任不落實,都會事關全局。每一個細小的責任所產生的後果不斷擴大,它們就不再是微不足道、可有可無的小責任。所謂大責任,也都是由許多的小責任組成,忽視任何部分,任何一個組織都可能會功虧一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