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中,老板看的是業績,要的是結果。因此,一名優秀的員工應當認清自己的工作責任,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把困難留給自己,把結果帶給老板。然而,工作中隻有極少數人能夠做到這一點。生活中有許多懷才不遇的人,他們身上具備很多優秀的品質,他們也充滿激情和夢想,可是他們總是做得不盡如人意,也得不到老板的賞識。相反,比他們平庸的人卻總能獲得成功。他們也常常因此而埋怨自己:為什麼上天不垂青於我?
實際上,這是因為他們隻關注自己“我做了什麼”,而不關注自己“我做到了什麼”。他們隻懂得統計自己的工作量,而不知道老板和公司真正需要的結果是什麼。當然,他們也無法取得讓老板滿意的業績。
事實上,認為在工作中對任務負責,而不是對結果負責,這是對自己工作價值認識上的一個誤區。要知道,雖然公司與員工不是在每一件事上都采取直接的討價還價的關係,但員工應當清楚地知道,自己既然拿了工資,就應當提供相應的價值。隻有抱著這樣的心態去理解自己的工作,才能解決好工作中出現的問題,完成自己的工作使命。
工作中有很多人隻看到一份工作的權限和職責要求,而看不到這個崗位背後所承載的意義和作用,即工作使命。對工作使命認識不清導致了這樣的結果:很多員工雖然任務執行得很“出色”,但仍然是將一大堆的問題留給了公司和老板。
林克是一家著名的管理谘詢公司的業務經理。他有一個習慣,就是每次在接受客戶的委托之前,總要先花點時間去拜訪該客戶組織的高級主管。在問了一些有關業務委托方麵的問題之後,林克總要向這些高級主管提些諸如“你們公司現在聘用的員工數量是根據什麼作出的”之類的問題。據林克統計,大部分主管的回答是“我負責的是財務”,或“我主管的是銷售”。還有一些人回答是“我掌管的員工是100名”。隻有很少的一部分人才會說 “我的責任是向管理者提供決策所需要的正確信息”或者是“比去年的任務量提升30%是我的責任”。
這兩種不同的回答反應了人們對待工作價值認識上的差異。正是這種認識上的差異導致了把困難留給老板還是把結果留給老板這兩種行為上的差異。那些清楚自己工作使命,把結果留給老板的人比較看重貢獻,他們會將自己的注意力投向公司及個人的整體業績,而不是自己的報酬和升遷。他們視野廣闊,在工作中,他們會認真考慮自己現有的技能水平、專業,乃至自己領導的部門與整個組織或組織目標應該是什麼關係,他們還會從客戶或消費者的角度出發考慮問題。
那些把結果留給老板的員工會經常自我反省“我究竟做到了什麼”,這有利於他們提高工作責任感,充分發掘自己具備但還沒有被充分利用的潛力。相反,那些把困難留給老板的員工不懂得反省“我究竟做到了什麼”,他們不清楚自己的工作使命,隻知道將任務完成就可以交差了。這種心態致使他們不但不能充分發揮自己的能力,而且還有可能把目標搞錯,以至於南轅北轍。
用結果複命:僅僅有行動相當於積累脂肪而非肌肉
複命,是我們對自己肩負使命的回複;複命,承載著高度的責任感。在有限的時間裏對自己工作的成效與結果進行回饋,是負責的表現。具有複命意識的員工,一定是勇於負責的員工。優秀的員工一定是在複命時對結果負責的員工,他們關注結果,並想盡一切辦法去獲得結果。
小智和小柏來自於同一所高校,在學校他們是同一屆的優秀畢業生,很受老師器重。
畢業後他們一起進入了一家知名企業。但是他們的薪水卻大不相同:小智的月薪為5000元,小柏的月薪隻有2000元。
一天,他們的中學老師來看望他們,得知他們薪水的差距之後,老師就去問總經理:“在學校,他們的成績都差不多呀,為什麼畢業一年就會有這麼大的差距?”
總經理聽完老師的話,笑著對老師說:“在學校他們是學習書本知識,但在公司裏,卻是要行動,要結果。公司與學校的要求不同,員工表現也與學校的考試成績不同,薪水作為衡量的標準,就自然不同呀!”
成績,成績,學生的命根;業績,業績,員工的命根!在企業中,老板就是你的老師,你成績的好壞決定著你在老師心目中的地位。
以前我們常說:“我努力了,所以我問心無愧。”而現在我們必須說:“我努力了,而且還做得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