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8章 提升自我,不做“吃老本”的掉隊者 (1)(1 / 3)

保持“饑餓感”,跨越“職業停滯期”

在職場中,很多人會遭遇一種“職業停滯期”。例如,有些人因為自身沒有進行很好的職業規劃,對接受新知識的態度也不是很積極,結果導致自己的工作能力跟不上新員工,眼看著身邊的新員工一個個地加薪、晉職,他們陷入一種深深的“本領恐慌”中。然而麵對自己職業上的停滯,他們更多的是埋怨企業沒能給他們職位提升的空間,這種思維也是不對的。“解鈴還須係鈴人。”要突破這種職業停滯期,我們要學會“自我革命”,因為隻有不斷地學習,不斷地突破自我,才能夠不斷成長。在這一點上,一則關於鷹的故事可以給我們帶來一個很好的啟示。

鷹是世界上壽命最長的鳥類之一,其壽命可達70年,但當鷹長到40歲的時候,它的爪子開始脫落,喙變得又長又彎,翅膀上的羽毛也長得又濃又厚,已不再是飛行的工具,相反成了一種負擔。這時的鷹必須作出一個困難卻又關乎生命的選擇:要麼安靜地死去,要麼經過一個痛苦的進化過程獲得新生。

讓人敬佩的是,幾乎所有的鷹都選擇了後者。它們努力地飛到懸崖邊上築巢,數月停留在那裏不再飛翔,用喙擊打岩石,直到老喙完全脫落。新喙長出後,鷹會用它把指甲一根根地拔出來,新指甲長出來後再用爪子把羽毛一根根拔掉。五個月後,鷹獲得了新生。

鷹的進化過程其實就是我們每個人要走的職場之路,即自我價值判斷和創新。企業永遠都選擇最優秀的員工,企業也不會為了照顧某一位老員工而提升他。企業與員工之間是一種雙向選擇。一個人隻有不斷地創新與成長,才能夠擁有永久的競爭力。

據美國國家研究委員會的一項調查發現:半數以上的勞動技能在短短的3年至5年內就會因為跟不上時代的發展而變得無用,而以前這種技能折舊的期限則長達7年到14年。現在職業的半衰期也是越來越短,一個白領若不學習,不出5年就會跟不上時代。據統計,25周歲以下的從業人員,職業更新周期是人均一年零四個月。當10個人中隻有1個人擁有某種職業的初級證書時,他的優勢是明顯的,而當10個人中已有9個人擁有同一種證書時,優勢便不複存在。

麵對職場的潛在危機和本領恐慌,除了學習,除了自我突破,我們還能做什麼?

2002年,畢業於山東曲阜師範經濟學院經濟管理專業的林晶,懷著無限的夢想與對未來美好的憧憬走進了青島國運。由於林晶在校期間品學兼優,成績優異,接受新鮮事物比較快,國運決定把林晶安排在新生部門——人力資源部。

此時,正是國運集團高速發展時期,隨著企業規模的不斷擴大,所需大量專業人員遠遠超過了往常。林晶是學經濟管理的,現在突然要轉型幹人力資源,陌生的環境,全新的工作,超負荷的用人需求,使初來乍到的林晶馬上陷入了被動。

由於工作的滯後,人才跟不上企業發展的需要,心急火燎的領導對林晶提出了嚴肅的批評。麵對壓力,林晶委屈,但永不退卻的上進心馬上占了上風,“世上無難事,隻怕有心人。工作沒做好,得從自己身上找原因。”林晶暗暗給自己鼓勁。

從此,每當晨曦剛剛照進辦公室的時候,林晶已經坐在自己的位置上忙碌開了;每當傍晚的路燈照亮回家的路人時,林晶依然在堆積如山的文件裏埋頭苦幹著,即使是回到家裏,林晶也沒有放鬆,她的床頭,堆滿了各種專業管理類書籍,每晚睡前,她至少讀一小時專業書籍,然後回顧一天的工作,有針對性地對工作中遇到的問題進行分析研究,並對第二天的工作作出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