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2章 高效工作,忙要忙到點子上 (3)(1 / 3)

麵對紛繁複雜的問題,稱職的員工總會秉持簡單的思維,以簡馭繁,化繁為簡,避免陷入繁中添亂、漫無頭緒的窘境。做事的全部奧秘就在於越簡單越好。簡單的東西,往往是最有力量的。如果說四兩撥千斤是中國功夫最高境界的話,那麼,化繁為簡就是實踐的最高境界。職場中,許多人都不知道這樣一個事實,那就是問題總可以用更簡單的方法去解決,無論這是一個多麼複雜的問題。人們最常見的習慣是,一看見重要的事情,往往會用複雜的方法去解決。結果,事情越做越複雜,最後變得更加困難。

“奧卡姆剃刀”提示我們:解決事情的關鍵就在於我們運用簡化思維,準確找到並把握事物的規律,去偽存真,由表及裏,將一個個複雜的工作簡單化,然後高效地加以解決,這就是一個稱職員工的製勝法寶。

加強溝通,將“忙”落到實處

缺乏有效溝通是很多職場人士瞎忙、白忙的重要原因,因為,不能有效溝通,就無法明白和體會對方的意思,就難以把自己所“忙”的事情落到實處。

《小王子》是二十世紀流傳最廣的童話,裏麵所蘊涵的人生哲理卻是給大人看的。在這本書裏,小王子到了第五顆行星上的時候遇到一個點燈人。這是一個非常稱職的人,他一直在執行他的命令:晚上把路燈點燃,早上把路燈熄滅。但是這顆行星轉動的速度越來越快,最後變成了每分鍾轉一圈,每二十四小時就有一千四百四十次日落,每分鍾就要 點一次燈,熄一次燈,他忙到連一秒鍾的休息時間都沒有了。

不知道這個可憐的人能夠支持多久,問題的關鍵還是,這顆行星是所有星星中最小的,既沒有房屋又沒有居民,不停地點燈又熄燈沒有任何的作用。更重要的是,星球的情況已經發生了巨大的變化,但是這個可憐的點燈人由於與命令的下達者缺乏溝通,所以依然在傻傻地執行已經過了時的命令,苦做無用功。這樣的執行者無論多麼盡職盡責,都是不值得稱道的。

在現實生活中,這類缺乏溝通的事情也是比比皆是。例如有這麼一件事情:

有一個主管發現自己的辦公室起火了,趕緊跑出來衝著剛走到門口的員工說:“快拿桶水來!”員工邊走邊想:水龍頭在哪兒?水桶在哪兒?他終於想起不遠處的食堂有水桶,他盤算著,先拿桶,然後到最近的水龍頭打水,這樣最省力。但他回頭一看,不得了!是主管的辦公室起火了。原來,主管發現了火警,情急之下便要不知情的員工馬上去拿水。主管腦子裏想的事,員工是不知道的。員工直埋怨:“早知道是救火,附近就有滅火器,何必要跑到遠處去拿水呢?”

如果主管對員工說“有火警,你趕緊給我拿水來救火!”這位員工就會想:要救火,趕緊!但是救火不一定非得用水呀!附近不是有滅火器嗎?幾分鍾內火警就會解除。

這是職場中典型的存在溝通障礙的例子。

為什麼在日常工作中,許多人就某一問題進行探討時,往往不是富有成效地交流,而是出現互相謾罵、大聲爭吵甚至更糟糕的情況呢?

這是因為他們不是在討論觀點,而隻是簡單地表達觀點,含含糊糊,籠籠統統,還想努力影響他人,使其同意自己的看法。這樣一來,就注定他們的溝通不會成功。不能有效溝通,就無法明白和體會對方的意思,工作上就會出現障礙。可見,不充分、不到位的溝通是導致“忙”落不到實處的重要因素。

“矛盾的98%是誤會”是蒙牛老總牛根生說的。這句話是牛根生用在伊利的“遭遇”總結出來的。熟悉蒙牛與伊利的人,都了解“鄭牛風波”與1998年牛根生的那封辭職信。

那封長信是牛根生痛定思痛之作,言辭平和、中肯而含痛切。

信裏僅就牛根生與鄭俊懷的個人關係,就提到四件事:一是“牛角梳謊言”,一句誇張價格的“脫口秀”,演變為誠信與人品問題;二是“接送錯位事件”,送迎上的一次客觀失誤,演變為牛根生眼裏無老鄭、客戶眼裏隻有老牛;三是“捐款萬元風波”,因為在救人上第一個捐款、捐款最多,演變為故意“出風頭”;四是“老鄭住院老牛不去探視事件”,演變為老牛眼中無老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