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3章 思路決定出路,帶著思想來工作 (1)(1 / 2)

不換腦袋就換人:最優秀的員工是善於思考的人

宏基集團董事長施振榮曾針對目前的大多數員工隻知道拚命工作(work hard),而不懂得如何聰明工作(work smart)的現狀提出了“不換腦袋就換人”的理念。所謂換腦袋就是隨著外界環境的變化而不斷轉變自己的思維方式,換掉習以為常的工作模式,在工作中充分發揮大腦的作用進行思考。

一個知名企業家曾經對他的員工說:“我們的工作,並不是要你去拚體力,而是需要你帶著你的大腦來工作。”從中我們可以得出結論,一個優秀的員工應該勤於思考,善於動腦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

然而,在公司裏,有些員工缺乏思考的能力。他們在遇到問題時,不是去多問幾個“為什麼”,多提幾個“怎麼辦”,而是逃避問題,這樣的員工不僅不受企業歡迎,而且在職場上也難以有所發展。

“思考”這種重要的工作態度,源於IBM創始人老托馬斯·沃森的一次銷售會議。

那是一個寒風凜冽、陰雨連綿的下午。老沃森在會上先介紹了當前的銷售情況,分析了市場麵臨的種種困難。會議一直持續到黃昏,氣氛很沉悶,一直都是托馬斯·沃森自己在說,其他人則顯得煩躁不安。

麵對這種情況,老沃森緘默了10秒,待大家突然發現這個十分安靜的情形有點不對勁的時候,他在黑板上寫了一個很大的“THINK”(思考),然後對大家說:“我們共同缺少的是——思考,對每一個問題的思考。別忘了,我們都是靠工作賺得薪水的,我們必須把公司的問題當成自己的問題來思考。”然後,他要求在場的人開動腦筋,每人提出一個建議。實在沒有什麼建議的,對別人提出的問題,加以歸納總結,闡述自己的看法與觀點。否則,不得離開會議室。

結果,這次會議取得了很大的成功,許多問題被提了出來,並找到了相應的解決辦法。從此,“思考”便成了IBM公司員工的“座右銘”。

從某種程度上講,工作就是一個思考的過程;工作取得進步,就是一個思考深入的過程。思考得多了,想到的方法自然就多了。當一個獵人打了一隻兔子時,他就會想辦法如何去獵一隻鹿;當他獵到一隻鹿時,他就會想如何去打一隻熊。而隻有這樣不斷地思考,不斷地尋找更好、更有效的辦法,才有可能成為一名優秀的獵人。

楊春民是網通廣州分公司支撐共享中心的主任,他被譽為網通裏的“思考者”,那是因為他無時無刻不在思考應該怎樣更好地開展工作,應該如何使工作效率提高。

支撐中心每個月都有一項任務,將該月出賬的用戶收入拆分到各營銷中心。過去,這項工作是工作人員使用EXCEL表格來處理,通常需要花費好幾天時間,還經常出錯,影響到對各營銷中心的考核。

楊春民又開始思考了:工作不能一味埋頭拉車,還要抬頭看路。看看我們走的路有沒有錯,是否還有其他路,可以更省力、更快捷。那麼,現在能不能找到一個“數學公式”一樣的東西將這些資料統一處理、提高效率呢?

他想到了用數據庫,利用數據庫可以對眾多繁雜的數字進行統一的管理,並且查找方便、不易出錯。於是,楊春民利用午休時間編製程序,協助收入拆分和傭金結算,利用數據庫將所有用戶的收入及其歸屬進行歸檔,賬務組在該程序的輔助下,提前3天準確完成各營銷中心的收入拆分,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並保證了公司經營分析數據的準確性和及時性。深圳分公司的CPN計費出賬和結算在他開發的程序的幫助下,出賬時間由原來的3天縮短到1天,結算時間由原來的5天縮短到2天。

楊春民能獲得工作上的成功,主要取決於他有善於思考的職業精神。他能夠把公司的事當成自己的事,處處為公司的利益著想。

步步高升是每一個職場中人的願景,也是我們對自己親人和朋友的一個美好祝願。然而,在充滿競爭的社會裏,在以績效作為目標管理的企業裏,現實很殘酷。人類社會已經步入了知識經濟時代,更進入了一個不斷變化的時代。作為職場中人,如果不更新自己的知識體係與思維模式,那麼很快就會跟不上潮流,被社會所淘汰。

先哲笛蘭說過:你最好開始遊泳,否則你就會下沉,因為時代在變。

正因為時代是不斷改變的,所以,社會環境、市場環境都不允許我們的工作永遠按著一種模式循環下去,這就需要我們時常換換大腦,進行思考。

思考是人類獨有的能力。我們有意識,有認識和發現的能力,還有反應和構思的能力。我們通過思考、感悟和探尋而獲取知識的能力構成和決定著我們工作的結果。

一名優秀的員工,願意觀察、控製和改變自己的思想,同時仔細探求自己的思想對自己、同事、自己的工作與環境的影響和作用,通過耐心的實踐和調查將因與果聯係起來;利用自己的每一次即使是微不足道的經曆和日常發生的瑣事,以此開始思考,作為一種獲取知識的途徑。俗話說:“隻有努力尋找的人才能找到,大門隻會對敲門的人敞開。”因為隻有通過耐心、實踐和無止境的思考,讓主動思考為你的工作保駕護航,你才能做得更好。

Tip:网页底部有简繁体切换,我们会帮您记住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