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3章 稱職不是終點,卓越才是目標 (2)(1 / 2)

它們飛過了很多高山、河流和叢林,最後飛到一座小山上。一隻小鳥落到一棵樹上說:“這裏真好,真高。你們看,那成群的雞鴨牛羊,甚至大名鼎鼎的千裏馬都在羨慕地向我仰望呢。能夠生活在這裏,我們應該滿足了。”它決定在這裏停留,不再飛走了。

另外兩隻小鳥卻失望地搖了搖頭說:“你既然滿足,就留在這裏吧,我們還想到更高的地方去看看。”

這兩隻小鳥繼續飛行的旅程,它們的翅膀變得更強壯了,終於飛到了五彩斑斕的雲彩裏。其中一隻陶醉了,情不自禁地引吭高歌起來,它沾沾自喜地說:“我不想再飛了,這輩子能飛上雲端,便是偉大的成就了,你不覺得已經十分了不起了嗎?”

另一隻鳥很難過地說:“不,我堅信一定還有更高的境界。遺憾的是,現在我隻能獨自去追求了。”

說完,它振翅翱翔,向著九霄,向著太陽,執著地飛去……

最後,落在樹上的成了麻雀,留在雲端的成了大雁,飛向太陽的成了雄鷹。

很多人之所以一輩子平庸、無所成就,最大的原因就是對自己現狀的滿足,他們總是對自己說“我做得已經夠好了”。讀書的時候不認真,工作的時候消極怠惰,慢慢的,你就會對按部就班的生活和貧窮的日子習以為常,麻木地聽從現實生活的安排。積極進取的意識慢慢被生活消磨殆盡,對目標缺少了追求的動力,最後就會像一部陳舊的機器一樣鏽跡斑斑。而真正的強者,絕不會被自己取得的短時的成就衝昏頭腦,而是永遠向著更好的方向前進。

孫廣信原來是一名軍人,他也更喜歡別人把自己看做一個軍人。從軍10年的經曆,培養了孫廣信濃厚的軍人氣質。他認為“沒有拿不下來的山頭,沒有不敢啃的硬骨頭”。他認為做就要做到最好,他曾經誓言“30歲當不上師長就退伍”。但是他的兩次升遷機會都被人頂替了,師長夢破滅之後,他無奈地選擇了複員,毅然丟掉幹部身份,投身到可能更適合自己的商場。

1989年5月,孫廣信靠著3000元的轉業費和40萬元借款創立了廣彙集團。

1993年,企業剛剛做大。但是軍人的天性,加上“要幹就要幹第一”的亮劍精神促使孫廣信到當時聲名顯赫的南德和飛龍集團去打工偷藝。據孫廣信回憶:“當時我在南德應聘的是集團的辦公廳主任;到飛龍應聘的是行政部部長。在這兩個位置上,我各打工7天,該了解到的,都了解到了。”回到新疆,他在公司班子會上放言:“用不了5年,我們就會超過他們。”

如今南德不在了,飛龍飛了,孫廣信的廣彙集團在短短的幾年內迅速成為一家橫跨石材、房地產、能源、酒店服務、汽車貿易等的巨型企業集團,成了新疆地區最大的民營企業,烏魯木齊每5套商品房中就有3套是由他的廣彙公司開發的。他的集團資產規模上百億,廣彙集團中的54名中層個個都是資產百萬以上的富翁,一半以上的人上千萬,有15人是資產上億的富翁。

當有人問他“別人能從你這個億萬富翁身上學到什麼”時,孫廣信的答案是:“認真。”無論當兵還是經商,他都認為鞋匠父親給他最大的財富是“認真,要幹就要幹好”。孫廣信說:“說出來你可能不信,我從來沒在淩晨3點之前睡過覺。”

隻有追求優秀才能活下來,隻有做到最好才能活得更好。比爾·蓋茨時常告誡自己的員工:“如果大家做得不好,那麼,微軟離破產就隻有18個月!”比爾·蓋茨回憶當初創業的經曆時說:“我們當時真沒想未來我們的公司會怎麼樣,那時我與艾倫談論較多的話題是我們在湖濱男校時就多次談論過的,做軟件公司能活下去嗎。艾倫說:‘隻要我們將它做到最好,應當沒問題。’於是,我們繼續沒命地工作,力求事事做到最好。也正是這種信念,讓微軟堅持到了今天。”

滴水能穿石,不僅因為它持之以恒,而且因為它的目標始終如一,所以隻有不斷追求卓越的員工,才能把自己的工作做到更好。生活中最讓人痛心的不是在追求更好的過程中的失敗,而是那些本來壯誌淩雲的員工在追求中停止了自己的進取,滿足現狀,最終變得漫無目的。隻追求最低工作標準的員工往往連最低標準也達不到,隻有那些不斷追求做得更好的員工才能夠成為職場中的贏家。

在職場中,無論你身處何種境地,你都需要給自己一個明確的目標,讓自己不斷超越過去,向優秀努力。第一個衝向終點的人不一定是起跑最快的人,而常常是那些有強烈的成功欲望的人;工作中最後的勝利者也一定是那些不滿足於“夠好”,而不斷追求“最好”的員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