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八章 恐懼與勇氣 (十四)(2 / 2)

“什麼東西?你聽到什麼了?”穀子喊著,和小夥伴們跑了過去。

“哇~~吭吭~~”微弱的嬰兒啼哭聲,若有若無地傳來。

一群孩子繞到廁所後麵,看到長長的糞池。糞池的一頭修成階梯狀,那是為了醫院附近生產隊的老百姓挑糞方便專門設計的。

糞水裏,一個赤裸的小嬰兒……

“寶玲阿姨,寶玲阿姨,快去看呀,有個小孩掉到廁所裏了。”孩子們急忙跑到旁邊的醫務室喊道。

“噓~~一幫調皮鬼,不要大聲吵鬧。”一位青年男醫生生氣地嗬斥道。

“孩子們,你們到別的地方玩去。那個小孩是流產打掉的大月份孩子,活不了了。”寶玲阿姨撫摸著穀子的頭說。

一群孩子似懂非懂的離開醫務室,回到廁所圍觀。一位老農挑著糞桶來擔糞,看到小嬰兒,急忙跳下糞池,把他抱起來:“可憐啊,是個男孩。”

老農爬上糞池,脫下四條筋汗衫,把嬰兒包裹好,放在空桶裏,急急忙忙離開了醫院。

嬰兒因為太虛弱,抱回家的第二天就死掉了……

午休時分,醫院裏一陣嘈雜。

“快,不好了,學校老師淹死了。”有人大聲地在宿舍樓的院子裏喊叫。

穀子一骨碌爬起來,撒腿就往外跑。

醫院門診外的一張臨時抬出來的急救床上,仰天平放著一具男性屍體,臉上蓋著一張黃裱紙。

“唉~~可惜了,是新分到小學的男老師。獨自一個人跑到發電站的水庫裏洗澡,淹死了。還是電站管理員在巡視的時候發現得。”一位圍觀的大人歎息著說道。

水庫修建在區公所後麵的山頂上,水是從遠處的高山上修渠引流過來的山泉水,平時沒人去。

“哥哥呀~~你這是怎麼啦?”一位半大小夥子,匆匆趕來,撲到屍體旁,哭著伸手揭開蓋在臉上的黃裱紙。

“噗~~”鮮血從屍體的鼻子嘴巴裏噴射而出,有兩尺多高。

“快!快讓開!小孩子都站遠點,小心血濺在身上。”寶玲醫生驅趕著孩子們。

“天熱,屍體已經開始發腐了,要盡快入殮安葬。”圍觀的人對趴在哥哥身上哭泣的小夥子說道。

“他是我們的體育老師,新來的。”穀子對身邊的小夥伴講道。

石城第一中學放學了,穀子獨行回家。

“穀子,明天我們一起請假,去小江家幫忙,好嗎?”黑子追上來說。

“小江家怎麼啦?”穀子不解地問道。

“他母親去世了,明天出殯,請同學們去幫忙舉挽幛。”黑子說道。

“好的,多叫幾個人一起去。”穀子答應道。

第二天,穀子向學校請假後,和黑子一起來到小江家。石城的殯葬儀式和太極城有很大的不同,儀式感更接近湖北的風俗。

石城有句俗語“人死眾家喪”。凡有人死,親朋鄰裏都來幫忙,一般停靈三天,為分散喪家的哀思,同時也是對死者的悼念,舉行“鬧夜”活動。請來鼓樂班和歌師唱“孝歌”。除歌師外,凡會唱者皆可加入。傳統曲調、歌詞多為表述古代孝子、傳統戲劇故事,兼可即興、觸景作歌,輪唱接唱,通宵達旦,親友陪夜。唱孝歌前歌師還要“開路歌”,中途還要燒“更紙”,“木主遊十殿”,“破血湖”,天亮時做“還陽”等一套程式。

小江母親出殯時,孝子親屬們披麻戴孝護送著靈柩,五十多麵挽幛和花圈浩浩蕩蕩地跟在後麵。

挽幛上麵貼著挽聯,是對死者的評價。挽幛的質地有的確良、的卡、維尼綸、毛畢嘰、床單、緞被麵,乃至全毛毯等,種類繁多。

鑼鼓嗩呐聲中,送葬的隊伍沿著繡屏山的山路,來到半山腰的墳場。墳場居高臨下,俯瞰著整個石城和遠去的漢江,時時注視著山下的子孫後代的發展和變遷。石城人約定成俗地把墳場叫做“第六居委會”。

安葬儀式隆重熱鬧,墳前插滿了紙做的招魂幡,隨風搖曳著,石城人抬頭就能看的見。

穀子從小到大見過很多死亡,也參加過幾次葬禮,可那時候的他隻是以看熱鬧的心態參與其中。壇花的死對他的衝擊巨大,這一次的感受不同於以往,他深深地體會到了痛苦、悲傷和恐懼。

穀子在靜靜的夜裏,獨自感歎道:“生活本身比小說和電影更殘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