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時期醫改、工改、醫保政策與醫院財務管理的思考
財會研究
作者:袁超
摘要:隨著我國新醫改方麵案的頒布和實施,醫藥衛生體製改革備受社會關注。在新醫改背景下,麵對新的角色定位,醫院管理者要正確分析當前麵臨的形勢,轉變觀念應對當前一係列的變革措施如績效工資改革、醫保政策等,把握機遇,確定功能定位,完善醫院財務管理,積極應對和迎接新挑戰。
關鍵詞:醫療改革 績效工資 醫保政策 財務管理
一、醫改後的形勢
形成全民醫保與多元辦醫格局。醫藥衛生體製改革的總體目標是建立健全覆蓋城鄉居民的基本醫療衛生製度,為群眾提供安全、有效、方便、價廉的醫療衛生服務。其中,到2011年,基本醫療保障製度全麵覆蓋城鄉居民,基本藥物製度初步建立,城鄉基層醫療衛生服務體係進一步健全。到2020年,覆蓋城鄉居民的基本醫療衛生製度基本建立。普遍建立比較完善的公共衛生服務體係和醫療服務體係,形成多元辦醫格局,適應人民群眾多層次的醫療衛生需求。這就十分明確地告訴我們,隨著全民醫保目標基本實現,醫療市場競爭將更加激烈。而基本藥物製度初步建立,以藥養醫的局麵將徹底改變,醫院隻能走內涵發展的道路。
醫療市場重新分配,一般、大量的診療項目下沉到基層。 全民醫保和多元辦醫格局以及分級醫療和社區首診、雙向轉診措施的實施,意味著醫療市場的份額將重新進行分配,而且一般診療項目(也是大量診療項目)下沉到基層將成為鐵定的趨勢。盡管目前大型公立醫院的就診者人滿為患,盡管目前基層醫療機構還比較冷清。但是,隨著新醫改政策的貫徹落實而帶來的基層醫療機構服務能力的增強、收費標準的降低、報銷比例的提高,到基層醫療機構就醫的醫保人群將會越來越多,大型公立醫院皇帝女兒不愁嫁的賣方市場格局將會逐步被打破。
政府對基層公共衛生事業投入將會加大。《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深化醫療衛生體製改革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於2009年4月6日正式公布。《意見》中“保障公共衛生服務所需經費。專業公共衛生機構人員經費、發展建設經費、公用經費和業務經費由政府預算全額安排。”隨著醫改各項政策的落實和推進,政府對基層公共衛生事業投入將會加大。
二、績效工資改革、醫保政策與醫改的關係
這次績效工資改革的目的是明確的,就是要在事業單位建立一種把薪酬分配與公益性服務績效緊密聯係的新的激勵約束機製。根據胡錦濤總書記在十七大報告中提出中國未來醫改“要堅持公共醫療衛生的公益性質”這個總體目標,衛生部部長陳竺代表國務院向全國人大常委會作的關於城鄉醫療衛生體製改革的報告明確指出:醫改必須堅持公共醫療衛生的公益性質和為人民服務的宗旨,強化政府責任和投入。因此,績效工資改革是醫藥衛生體製改革實現公共醫療衛生的公益性的一種措施和手段。
醫保政策的目標是建立健全多層次的社會醫療保障體係,保障城鎮居民的基本醫療需求,建立和完善覆蓋城鄉居民的基本醫療保障體係,實現人人享有基本醫療保障,促進社會和諧與穩定,即實現全民醫保。因此,醫保政策的落實與實施也是醫藥衛生體製改革實現公共醫療衛生的公益性的一種措施和手段。
三、相關綜合因素對醫院經濟運行的影響
(一)醫院醫療保險服務管理難度加大
隨著全民醫保目標的實現,原先占醫院市場份額多數的自費患者將會逐漸被各種醫療保險參保患者所取代,醫療市場中的自費患者人數與醫保患者人數將會出現倒置現象。由於醫療保險基金的支付設定了封頂線,醫院獲利空間有限,醫院的醫療行為既不能超出規定的醫保基金支付範圍,也不能超出標準。因此,全民醫保目標實現後,隨著參保患者的增多、完全自費的患者逐漸消失,將直接影響醫院的收入。此外,醫院的醫療保險管理涉及麵廣,政策性強,差異性大,政府的醫療保險經辦機構對醫院的限製多,審核嚴格。醫院若違規,輕則被通報批評、扣除違規費用,重則取消相關責任醫師的醫療保險處方權和醫院的醫療保險定點資格。同時,醫院是新型醫療保險製度中各方利益的交彙點,醫院的醫保管理工作必須同時麵對政府的醫保經辦機構、參保患者和醫院本身,三方利益都得兼顧,其工作難度可以想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