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事物是變化發展的,人的認識也是不斷深化、擴展和向前推移的。
B.認識對實踐活動有能動的反作用。
C.主觀與客觀的統一是具體的曆史的。
D.人的活動具有主觀能動性。
(26)改革開放以來,廣東經濟社會保持了持續、快速、穩定發展,與此同時,經濟社會發展中的一些深層次矛盾也日益顯露,突出地表現為教育、文化、衛生等社會事業發展與經濟發展不協調,不同類型地區發展不協調,不同社會階層、群體之間收入分配差距擴大,人民內部矛盾出現群體化、組織化、激烈化、甚至極端化傾向。能否妥善解決這些矛盾和問題,事關全省現代化的全局,而建設和諧廣東,則是實現這一目標的戰略措施,意義重大而深遠。上述材料體現的哲學道理是()
A.一切從實際出發。
B.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C.矛盾是事物發展的動力。
D.堅持用聯係的觀點看問題。
(27)從經濟學角度分析,下列哪些措施有利於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
A.完善社會保障製度。
B.實現區域經濟協調發展。
C.堅持效率優先的原則。
D.讓一部分人先富起來。
(28)和諧社會應當是充滿活力、文明法治、穩定和諧和諒解寬容的社會,這是物質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設的內在要求,三者的全麵、協調發展,是和諧社會的重要表現,而一定程度的社會和諧發展,又為更高層次的和諧發展創造條件。上述材料()
A.堅持了聯係的觀點。
B.堅持了發展的觀點。
C.體現整體和部分相互影響。
D.否認了矛盾的普遍性和客觀性。
(29)長期以來,廣東省人大堅持開門立法,敢為人先,剛性監督,依法治省,形成了黨的領導、人大主導、“一府兩院”發揮執法主體作用的“三位一體”的廣東“人大”特色,被人們稱為“廣東現象”,倍受社會關注。對這一“廣東現象”理解正確的是()
A.實現了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和依法治國的密切統一。
B.黨的領導、人民代表大會、政府和司法部門各司其職、互不幹涉。
C.黨的領導是人民當家作主和依法治國的根本保證。
D.人民當家作主的權力隻有在黨的領導下,通過人民代表大會的形式才能實現,通過“一府兩院”才能落實。
(30)近年來,中國政治生活中出現了許多新現象:政務公開、開門立法、價格聽證會、專家谘詢製度、社會公示製度和聽證製度、決策責任製等,使政府的決策更加透明、公眾參與度大大提高。這說明()
A.國家政體反映國家性質。
B.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正在深入發展。
C.我們積極推進社會主義政治文明。
D.我國政治文明建設開始符合中國國情。
(31)在中國建立和諧社會,關鍵是執政黨自身。首先是執政黨內部必須是和諧、團結的。黨內要和諧,必須發揚黨內民主,營造黨內發表不同意見和平等討論的環境,要建立健全黨內民主製度和監督製度,把全黨積極性調動到提高黨的執政能力上來。為此,我們必須()
A.進一步發展和完善人民代表大會製度。
B.堅持黨的民主集中製原則。
C.改變中國共產黨的性質。
D.民主執政、科學執政、依法執政。
(32)人民群眾是曆史的主體,也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最根本的力量。我們黨隻有堅持群眾路線,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的群眾工作,保持黨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係,才能動員最廣大人民的力量,最廣泛最充分調動一切積極因素,共同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這個宏偉目標而不懈奮鬥。這就要求我們()
A.必須認真貫徹黨的宗旨。
B.深入貫徹“三個代表”重要思想。
C.堅持黨的基本路線不動搖。
D.把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作為我們根本的出發點。
(33)上述材料體現的哲學道理有()
A.人民群眾是社會實踐的主體。
B.堅持群眾觀點。
C.抓主要矛盾。
D.堅持聯係和發展的觀點看問題、辦事情。
三、簡答題(每小題10分,共20分)
(34)黨的十六大第一次明確地對建設社會主義政治文明作出部署,並將它與建設社會主義物質文明和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一起確定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三大基本目標。這表明我們黨對人類社會發展規律,對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規律的認識在不斷深化。
請簡要回答:
①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最根本的途徑是什麼?
②我國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為什麼必須堅持“三個文明”一起抓?
(35)一段時間以來,“和諧社會”成為了最流行的詞語之一,廣東省委省政府也明確提出了構建成“和諧廣東”的工作目標。
請問:“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基本含義是什麼?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有何重要意義?
四、辨析題(每小題11分,共22分。僅作判斷不說明理由者不得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