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李鴻章派北洋水師南下救援台灣時,大清的另一個附屬國朝鮮爆發了“甲申政變”。朝鮮王室岌岌可危,作為宗主國的大清不能不管,於是馬上將行駛到上海的北洋艦隻火速召回,命其返回天津,並且護送6000淮軍兵發朝鮮。

朝鮮戰略位置突出,曆來就是大國博弈的焦點,中國一直視其為門戶,所以千百年來中國的曆朝曆代從沒有放棄他的宗主權。

19世紀末,朝鮮王朝的封建統治風雨飄搖,朝鮮的民族危機也不斷加深。1876年,日本以武力強迫朝鮮簽訂《江華條約》,打開了朝鮮的國門。1882年,隨著《朝美修好通商條約》的訂立,朝鮮的門戶全麵開放,外國勢力開始全麵侵入朝鮮,朝鮮半島也逐漸成為資本主義列強的角逐場所。當時朝鮮已經產生了資本主義萌芽,實學思想也很發達了,在這種內憂外患的情況下,朝鮮的一些有識之士開始摒棄舊思想、舊製度,探索救國救民的道路,以封建地主階級開明人士為主的開化黨就是其中的代表。

開化黨是由實學派中的北學派演變而來,它是受到資本主義入侵的刺激下產生的。在朝鮮被迫打開國門以前,朝鮮就已經形成了開化派的雛形,如吳慶錫、劉大致、樸珪壽等。朝鮮開港以後,開化黨的形成加速了。這時,開化黨的形成與日本有著密切關係。1881年,朝鮮政府派30多名貴族子弟組成“紳士遊覽團”,前往日本考察,這些貴族子弟目睹了日本明治維新之後的嶄新景象,歎為觀止,深受感觸。他們對比朝鮮國內泥古不化、死氣沉沉,遂產生了脫離清朝,改革國政,使朝鮮趕超日本的誌向。於是“紳士遊覽團”中的大部分成員逐漸結成所謂的“開化黨”。雖然閔妃集團平定了辛巳斥邪運動,天平似乎朝開化黨傾斜,但是閔妃集團並不真正想改革,他們隻是把開化黨當作政治砝碼,借以維護自己的權勢而已。再加上1882年發生壬午兵變,以大院君為首的極端保守勢力驅逐閔妃,再次奪權。開化黨也遭到打壓,閔泳翊下野,金玉均、徐光範逃往日本,開化黨的改革變得遙遙無期。但是閔妃集團很快就卷土重來,引入清王朝勢力進入朝鮮。吳長慶率3000清軍進入朝鮮首都漢城(今韓國首爾),平定了壬午兵變,將大院君逮捕並押往中國天津拘禁(後改保定)。再次執政的閔妃集團對清朝充滿感激,因此逐漸成為守舊派。甚至連原先的開化黨人閔泳翊,也倒向守舊派了。

隨著開化黨的勢力不斷壯大,掌握政權的守舊派也對其產生警惕,兩派迅速勢成水火。1882年到1884年這段時間,開化黨和守舊派明爭暗鬥,新舊兩派的鬥爭遠遠超出了朝鮮內政的範圍,成為中日兩國外交爭端的前台戲。以閔台鎬、趙寧夏等閔妃集團大臣為主的守舊派以清朝為後援,同清政府簽訂《中朝商民水陸貿易章程》,使清朝在朝鮮獲得了領事裁判權等一係列特權;而清廷也不斷在朝鮮政府機構中安插中國官員,如陳樹棠、馬建常(馬相伯)、穆麟德(德國人)等,並幫助朝鮮訓練軍隊。開化黨雖然得到國王和日本的支持,但其實力遠遜於守舊派,隻能在有限的職權範圍內通過漸進改良的方式推動一些小的改革。守舊派察覺以後,將原外衙門參議金玉均被調任為東南諸島開拓使兼管捕鯨事,原漢城判尹樸泳孝也被外放為廣州留守兼守禦使,後來被免官,開化黨的新式軍隊也被解散。後來,閔妃集團的外籍顧問穆麟德鑄造“當五錢”,引發通貨膨脹,金玉均表示反對,並獲得國王高宗的委托狀前往日本借款300萬元以紓解朝鮮的財政困難。金玉均到日本前,日本就許諾過他隻要有國王的委任狀就借款300萬元,但金玉均到達日本後,一向支持開化黨的日本政府居然拒絕了金玉均的借款要求,對待他的態度也非常冷淡。金玉均被迫兩手空空回到朝鮮,而他與守舊派的對立和鬥爭日益加劇,鑒於自身處於弱勢地位,他被迫“暫退田舍,以貤其禍,以圖展後之策”。

守舊派的輪番攻擊和日本的態度變化,使開化黨舉步維艱,處境日益險惡。據一位參加過甲申政變的人士回憶,金玉均等曾希望“以和平手段開拓國運,然毫無建樹。終於計劃即使采取強製手段也要救國王於宮廷迂腐的環境之中,以頒發敕令,革除一切因習弊風。”於是,金玉均委派申福模組織了以士官生徒為核心的敢死隊——“忠義契”,並聯絡支持開化黨的幫會開始等待時機,醞釀發動武裝政變推翻守舊派政權。

開化黨的時機很快就到來了。到了1884年,清廷和閔妃集團的蜜月期已經結束。先是清廷發生“甲申政潮”,清朝慈禧太後罷免了恭親王奕訢而起用醇親王奕譞來輔政。醇親王是清德宗(光緒帝)的生父,而閔妃集團認為這是清廷釋放高宗生父大院君的預兆,便開始對清朝離心。這一年,中法戰爭爆發,中國南方形勢危急。5月,吳長慶奉調率領1500名清兵回國駐防,力量對比開始向開化黨傾斜。8月以後,清軍福建水師在馬尾港遭法軍偷襲,幾乎全軍覆沒,法軍也攻占基隆、澎湖等多處地方,直指舟山群島。清廷在朝鮮的威望大大降低,原想托庇於清廷保護的朝鮮國王和閔妃也開始動搖,閔妃集團中甚至出現了李祖淵、韓圭稷這樣的親俄派,並私下與沙俄締結了修好通商條約,準備投向沙俄。不僅官方,民間的反清情緒也逐漸產生。當時一名叫崔澤英的朝鮮藥房店主被槍殺,凶手據說身著清軍軍服,於是開化黨的宣傳機器《漢城旬報》大肆報道和渲染這一事件,企圖勾起人民的反華情緒。此時又發生了李範晉案,原來朝鮮貴族李範晉違反合同,與華商發生房產糾紛。依據朝鮮法律,兩班貴族不得治罪,而中方官員堅持處置李範晉,引起朝鮮全國上下的強烈不滿。金玉均等開化黨人認為清廷在中法戰爭期間無暇東顧,國內又出現了反清情緒,因此這一年是發動政變、奪取政權的絕好時機,遂決意起事。開化黨利用形勢變化決心發動政變,日本認為有機可乘,又重新對開化黨十分熱心了。日本政府從1884年夏天起就多次轉告金玉均等人支持他們的活動,金玉均雖然已經在借款事件中領略了日本人的狡猾無常,但他仍對日本抱有幻想,且他認為日本是其唯一的外部依靠。因此開化黨和日本一拍即合,密謀發動政變。1884年11月19日,金玉均入宮,對國王高宗遊說稱中日如果交戰,清朝必敗,朝鮮當自圖萬全之策,並誇口說會得到日本的全麵協助。高宗為其所動,乃親書密旨交給金玉均,授予其“便宜行事之權”。金玉均又分別向日本和美國求助。日本公使竹添進一郎表示聯合開化黨發動政變,美國也支持開化黨發動政變,向開化黨出售300支步槍。金玉均對日本並不放心,他多次與日本公使館接觸,懇求其予以保證,竹添進一郎說:“我也像你一樣堅決,請不要相疑。”於是金玉均、樸泳孝、洪英植、徐光範、徐載弼、尹致昊等人經過多次密談,決定在12月4日郵政總局開業之際發動政變。他們的計劃是在郵政局趁款待大臣之機放火,然後趁亂將閔泳翊等四營營使刺死,又入宮謊稱清軍作亂,讓國王寫下求助日本的命令後去日本公使館搬救兵,然後將國王轉移至景佑宮(景佑宮是供奉先王畫像的地方,其地狹窄,易於守衛),並由開化黨的政變隊伍——“忠義契”和日本軍負責守護景佑宮。他們還命令申福模率士官生徒40人在朝臣入宮的必經之地金虎門埋伏,準備暗殺進宮問安的閔台鎬等3名守舊派大臣,然後宣布改革。就這樣,甲申政變在沒有任何征兆的情況下突然爆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