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俄戰爭是指1904-1905年間(清朝光緒三十年至三十一年),日本與沙俄為了侵占中國東北和朝鮮,在中國東北的土地上進行了一場帝國主義戰爭。

中日甲午戰爭之後,日本軍國主義的侵略野心更大了,瘋狂推行其侵略中國、吞並朝鮮的“大陸政策”。這樣,就同沙俄推行的侵略中國、吞並朝鮮、獨占亞洲、稱霸太平洋的“遠東政策”發生了尖銳矛盾。《馬關條約》規定割讓遼東半島給日本,引起了沙俄的不滿,沙俄為獲得不凍港旅順,控製我國東北地區,聯合法、德對日施壓,最後中國給日本白銀3000萬兩作為“贖遼費”贖回遼東半島,史稱“三國幹涉還遼”。對此,日本懷恨在心,伺機報複。逼日還遼不久,沙俄便以還遼有功為借口,攫取了在中國東北修築中東鐵路及其支線等特權,後來,又強行向中國政府租借旅順和大連。而日本經過10年備戰,實力大增,決心在東北地區卷土重來,建立霸權,取代沙俄在東北的地位。

1900年,中國爆發義和團運動,沙俄乘機出兵占領東北全境,企圖據為己有,遭到中國人民的堅決反對。日本借機與英國訂立反俄軍事同盟,要求沙俄撤出在中國東北的占領軍,雙方談判沒有結果。日本便依仗英國的軍事支持和英美等國的經濟援助,於1904年2月8日派遣海軍偷襲停泊在旅順港外的沙俄太平洋艦隊,並擊沉在朝鮮仁川的俄軍艦。日俄兩國遂於2月10日同時宣戰。

日俄戰爭初期,沙皇政府決定從波羅的海艦隊(後來加上黑海艦隊)抽調艦船,編組“太平洋第2分艦隊”,開往遠東增援。這支混合艦隊擁有各型主要戰艦38艘,輔助艦船約20艘,下編兩個大隊(後來又增加1個大隊),由羅日傑斯特溫斯基海軍中將統一指揮。這支倉促拚湊的艦隊,某些艦隻尚未完全建成就出海,邊航行邊安裝。官兵戰術技術水平低,有的甚至缺乏起碼的訓練。官兵矛盾很深,士氣低落,特別是黑海艦隊水兵受過革命思想影響,具有反抗精神。

太平洋第2分艦隊原定1904年7月中出發,後因準備工作跟不上,推遲到10月中出發。航行路線預定從波羅的海經非洲南端好望角直到海參崴(後來在丹吉爾將艦隊一分為二:羅日傑斯特溫斯基率領較新較大的艦隻繼續沿好望角航行,其他艦隻由福克薩姆率領,經地中海和蘇伊士運河入印度洋,以後兩支部隊在馬達加斯加沿海會合),全程3萬公裏,中途一個基地也沒有。按國際法,交戰軍艦不得在中立國港口停泊,這一規定給艦隊造成了巨大困難。

艦隊出發時,由於日軍的一係列勝利,在俄軍中流行著嚴重的恐日病,簡直是草木皆兵,甚至謠傳日本的秘密艦隊已到了北歐海域。在這種氣氛下,官兵精神緊張,艦隊航行初期,鬧出不少海軍史上罕見的大笑話。他們見到外國船就以為是日本艦隊,立即盲目開炮,甚至相距較遠的沙俄艦艇也發生誤會,互相開炮。10月21~22日夜間在北海擊沉擊傷英國漁船的事件,引起國際風波(在巴黎召開國際法庭公審),英國政府借此壓中立國不得向沙俄艦隊提供方便。1904年12月底,羅日傑斯特溫斯基到達馬達加斯加沿海,直到與福克薩姆會合後,才於1905年3月中旬繼續向遠東航行。這時船底長滿了海藻,速度降低。羅日傑斯特溫斯基重病初愈(請求辭職未準),其副手福克薩姆重病垂危。士氣極為低落,士兵自殺不斷發生,甚至多次爆發“兵變”。

4月8日羅日傑斯特溫斯基到達新加坡。海軍部命令他前往越南的金蘭灣,在該處等候涅博加托夫率領的太平洋第3分艦隊會合,然後北上,打敗日本艦隊,並到達海參崴。羅日傑斯特溫斯基艦隊進入金蘭灣,引起日本政府強烈抗議。法國海軍當局被迫勒令俄艦出境。5月9日,太平洋第2、第3分艦隊在海上會合,聯合艦隊由羅日傑斯特溫斯基任司令,福克薩姆任副司令。

在沙俄艦隊東調的過程中,日本東鄉艦隊進行了迎戰的充分準備。先是對艦艇進行維修保養,給水兵休假,養精蓄銳。2月份,全體人員歸隊,進行緊張的訓練演習。東鄉判斷俄艦隊最可能通過朝鮮海峽,取最捷徑到海參崴。因此,日艦隊主力在對馬海峽附近和日本沿海集結待機。同時在俄艦隊可能經過的一些海上通道布雷,組織監視,形成了一個龐大的預報網,其縱深達225公裏以上5月25日,俄艦隊最後一次加煤,其數量足夠用到海參崴,造成超載。在此期間,副司令福克薩姆病死,羅日傑斯特溫斯基卻秘而不宣,甚至對當然的副司令繼任者涅博加托夫也保密,旗艦繼續掛福克薩姆的旗幟。5月27日,艦隊進入對馬海峽,爆發了著名的對馬海戰。雙方各有裝甲主力艦12艘,但日艦航速快(18~20節:15.5~18節),火力也占優勢(每分鍾日艦可發射炮彈360發、總重量2.1949萬公斤,俄艦發射134發、8190公斤)。除此以外,日俄巡洋艦數量為16:8,魚雷艇數量為69:9,日方均占優勢。

更糟糕的是,俄艦隊經過220天的遠航,人員十分疲憊;同時又不注意偵察,對敵情一無所知;又沒有作戰預案,各艦長隻知道集中火力打敵旗艦,並向海參崴方向逃跑。東鄉親率艦隊主力(4艘主力艦、8艘重巡洋艦)在朝鮮鎮海附近隱蔽待機。為使自己的艦隊有足夠的機動餘地,他決心讓俄艦隊通過對馬海峽之後才出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