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5年5月26日夜間,俄艦隊通過日方第1道海上警戒線。日方偵察艦在遠距離上進行不間斷地跟蹤監視,並及時用無線電將情況報告東鄉。因此東鄉對俄艦隊的實力、航向、航速和隊形了如指掌。27日晨,羅日傑斯特溫斯基發現了日本哨艦的行動,心情十分緊張。當時俄艦隊成行軍隊形:第1、第2裝甲艦大隊在右翼,第3裝甲艦大隊和巡洋艦大隊在左翼,運輸船隊居中。11時後,羅日傑斯特溫斯基命令艦隊成戰鬥隊形:右翼2個大隊向左靠攏,開到左翼第3大隊前麵,全艦隊成單排一列式(縱隊)。各艦航速不一,司令官沒有明確規定慢的加速,快的減速,結果造成大混亂。12時許,羅日傑斯特溫斯基忽然心血來潮,判斷日本艦隊可能以橫隊隊形向他攻擊,因此又命令俄艦隊成橫隊隊形。於是艦隊開始進行複雜的機動動作。此時,羅日傑斯特溫斯基顯然由於擔心其戰鬥隊形過早被敵人發現,忽然又下令全艦隊恢複行軍隊形,再次引起大混亂。

13時40分左右,東鄉艦隊主力在右前方出現,成單排一列式,企圖截斷俄艦隊的航線。臨戰前,東鄉對全艦隊發出信號:“皇國興廢,在此一戰,諸位尤須奮發努力。”羅日傑斯特溫斯基再次下令成戰鬥隊形,但已經來不及了。東鄉截斷了俄艦隊的航線,並在距敵35~38鏈的海域向左轉彎,劃了一個“U”字形(日本戰史稱之為“敵前大回頭”)。轉彎時,日本艦隊處於俄艦火力威脅之下,而且相當一部分艦艇無法回擊(視線和射界被己方艦艇遮蔽)。這個動作在當時海軍戰術上是違反常規的。但這時俄艦隊正處於變換隊形的混亂之中,羅日傑斯特溫斯基雖然下令開炮,結果形成盲目射擊,浪費彈藥,並且喪失了戰機。日本艦隊完成了轉彎之後,首先集中火力猛打俄艦隊的旗艦,海戰開始半小時後,羅日傑斯特溫斯基的旗艦“蘇沃洛夫號”被迫退出戰鬥,羅日傑斯特溫斯基本人負重傷(後被俘投降)。其他幾艘旗艦也相繼被擊沉擊傷。俄艦隊失去指揮,陷入一片混亂。

俄艦隊力圖擺脫截擊的敵艦,但因為航速慢,沒有得逞。日艦則充分發揮其航速快的優勢,迅速機動,占領俄艦隊前進方向的有利位置,猛烈炮擊。雙方在煙霧迷漫之中進行了一場混戰。俄被擊沉擊傷多艘。16時許,海上起霧,東鄉裝甲艦隊與俄裝甲艦隊一度脫離接觸,東鄉向北轉移。但日本巡洋艦隊和俄巡洋艦隊正在偏南的海域進行激戰。18時半,俄裝甲艦隊開往該海域參戰。直到此時,涅博加托夫才接管指揮權,並下令艦隊繼續北進。

當天夜間,東鄉又出動37艘魚雷艇和21艘驅擊艦,對殘餘的俄艦隊實施魚雷攻擊。28日晨5時許,涅博加托夫率領僅存的少數艦隻向海參崴方向逃跑。9時許遭到日本艦隊圍攻,涅博加托夫始則懸白旗、繼而懸日本國旗投降。

這次海戰,俄太平洋第2、第3分艦隊除3艘逃往海參崴之外,其餘全軍覆沒(包括擊沉、被俘和被中立國扣留),艦艇損失總計達27萬噸(比後來第一次世界大戰中著名的日特蘭海戰雙方損失的總和還大)。人員陣亡4830人,被俘5917人(不包括受傷和在外國港口被扣留者)。日方隻損失魚雷艇3艘,人員陣亡僅117人,傷587人。

當時沙俄因國內爆發1905年革命,無心再戰;日本由於戰爭消耗,已筋疲力盡,也急欲結束戰爭。美國擔心日本過分強大,就從中調停。1905年9月5日,日俄兩國在美國簽訂了《樸次茅斯和約》,背著中國,擅自在中國東北劃分勢力範圍。根據條約,沙俄將過去所霸占我國的庫頁島南半部(北緯50度以南)及其附近一切島嶼割讓給日本,將旅順、大連及附近領土領海的租借權讓給日本,沙俄還承認朝鮮為日本的保護國。條約簽訂後,日、俄兩國立刻逼迫清朝政府給與承認。1905年12月,在日本的壓力下,清朝政府與日本簽訂了《中日會議東三省事宜條約》,除了接受日、俄《樸次茅斯和約》中的所有規定外,還額外給日本以某些權益。

日俄戰爭期間,中國東北是雙方陸上交鋒的戰場,當地人民蒙受極大的災難,生命財產遭到空前的浩劫。旅順的工廠被炸毀,房屋被炸毀,就連寺廟也未能幸免。耕牛被搶走,糧食被搶光,流離失所的難民有幾十萬人。日、俄都強拉中國老百姓為他們運送彈藥,服勞役,許多人冤死在兩國侵略者的炮火之下,更有成批的中國平民被日俄雙方當作間諜,慘遭殺害。這場戰爭不僅是對中國領土和主權的粗暴踐踏,而且使中國東北人民在戰爭中遭受了巨大的損失和人身傷亡。

此外,這次戰爭很大刺激了中國知識分子的神經,讓他們從中看出專製國(沙俄)永遠無法戰勝立憲國(日本)的道理,從而促進了中國的立憲民權運動,客觀上加速了清王朝的滅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