炮戰後,三野司令部打電話詢問葉飛,是誰先開的炮。葉飛回答:“英國戰艦先開的炮。”葉飛隨後與陶勇通話,通報了野司的查問。陶勇正為自己手下愛將鄧若波的犧牲而悲痛,對野司查問有些不滿,氣衝衝地說:“有什麼好查的!”於是葉、陶二人簽訂了“攻守同盟”,都說是英國人先開炮。建國後二人談起此事,心領神會地一笑了之。

“紫石英”號事件的發生純屬偶然,中央並沒有發出過向英艦開炮的指示。知道“倫敦”號前來救援的消息後,中央認為英艦並非有意與蔣介石勾結阻攔解放軍渡江,完全是一個偶然事件,22日指示總前委可以允許“倫敦”號營救。但當得知“倫敦”號、“黑天鵝”號與解放軍之間發生了新的炮戰,且解放軍方麵有252人傷亡後,中央的態度有了變化。毛澤東親自起草了新華社4月22日《抗議英艦暴行》的社論,指責“英帝國主義的海軍竟敢如此橫行無忌和反動派勾結在一起,向中國人民和人民解放軍挑釁,闖入人民解放軍防區發炮攻擊,英帝國主義必須擔負全部責任”。23日,毛澤東指出:“對紫石英號的方針,必須英方承認不經人民解放軍同意擅自侵入中國內河是錯誤的這一點,才能釋放,否則決不能釋放。”23日,中央軍委向前線部隊發出了英艦“如敢再犯,則打擊之”的指示。1949年4月30日,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部發言人李濤就英國戰艦“紫石英”號向我人民解放軍挑釁被擊傷事件發表聲明,嚴正抗議英國戰艦這種幹涉行徑和暴行,要求英國政府承認錯誤和賠償,外國的“軍艦、軍用飛機、陸戰隊等項武裝力量,迅速撤離中國的領水、領海、領空。”李濤強調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委員會和人民政府,不能接受任何外國政府的任何帶威脅性行動。

一場因“紫石英”號事件而引起的中英外交糾紛,一時間成了國際關注的焦點。

原來,在1948年11月,英國駐華大使斯玳文遜在征得蔣介石政府同意後,請求英國遠東艦隊派一艘軍艦停泊在南京附近水麵,其本意是為在出現緊急情況時救助大使館及英聯邦國家僑民。但斯玳文遜的這一行為頗具冒險性:1943年中英新約已經廢除了英國戰艦在中國內河的航行權,在解放軍渡江前夕英艦這種帶有挑釁性的航行,顯然會引起解放軍的憤怒。而此時的美國政府,業已撤退了停泊在南京的軍艦。況且這樣重要的一件事,斯玳文遜事先並沒有告知英國政府。在“紫石英”號事件發生當天,英國內閣召開的緊急會議,對斯玳文遜未經內閣同意私自調派軍艦向大使館運送和平補給品表示了不滿,認為英艦在蔣介石潰敗,在沒有取得長江北岸軍事力量占絕對優勢的解放區政權安全通行保證的情況下,派軍艦進入長江水麵,這是極不明智的舉動。

斯玳文遜當然知道此時長江水域十分危險,即將爆發大規模戰役,他也對英國遠東艦隊副總司令梅登表示了自己的不安。但梅登無視解放軍的戰鬥能力,不以為然。梅登認為,解放軍的炮兵不過是小米加步槍,是不會主動對英艦開炮的,即使開炮也不會對英艦的強大火力構成威脅。“紫石英”號遭解放軍炮擊擱淺後,梅登派軍艦前往救援,但未成功,衝突有升級的危險。此時的斯玳文遜與梅登,才意識到事件的棘手。

長江上的炮聲震撼了世界,也震動了英倫三島。消息很快傳到了倫敦,朝野頓時嘩然。英國前首相邱吉爾則發出了狂妄的戰爭叫囂,要求政府“派一兩艘航空母艦到遠東去實行報複”。英國首相艾德禮發表聲明,蠻橫地宣稱:英國戰艦有合法權利開進長江執行和平使命。

保守黨要求政府報複解放軍,但政府采取了冷靜的克製態度,英國政府根據梅登做的較為客觀的報告,認定事件並非是解放軍高層有意為之,完全是一次偶然事件,所以英國政府連抗議都沒有提出,而是堅持通過談判來解決。但英方並不覺得自己侵犯了中國主權,因為他們認為已征得蔣介石政府的同意,因此艾德禮拒絕作出任何道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