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民主製可望永久消除暴力革命。隻要堅守民主的四個前提條件,民主的製度積木完全能夠自我調節,維護著社會的整體協調發展,就像每一股水流既可自我流動又不會衝垮河堤一樣。更令人欣慰的是,真正民主社會的製度積木還具備了新陳代謝和自我更新的功能。不適應的製度積木不斷被淘汰出局,新且優的製度積木或通過學習外部引進、或通過創新內部生產出來。新製度積木對社會的貢獻將取決於它在民主製度係統中的綜合適應度,新製度積木通過學習、試錯、改進等反應機製不斷提高自己的綜合適應度。動態前進中的民主製度對單個製度積木經常性的考核結果,將決定著該單個積木的未來命運。類似生命體的新陳代謝與自我更新功能,將推動民主製度係統常變常新。如此完美的民主定將出現在未來的知識資本社會,暴力革命也因此退出曆史舞台。
第三節 對未來國家的展望
未來國家應該是知識資本與民主製度完美結合的國家。首先,國家是由全體人民共同管理的國家,是全體人民共有、共治、共享的國家,是真正的和完美意義上的民主國家,人的本質成為國家唯一的本質規定,全體人民真善美的完滿發展成為國家的至上目標。其次,國家內部的社會階層又是按照知識資本構建起來的,國家已經進入和諧、富裕的知識資本社會。最後,民主製度與知識資本的完美結合,構成了未來國家強大的生命力與國際競爭力。毫無疑問,那些在民主製度與知識資本的結合上做得最好的國家,將成為未來世界的天然領導者。知識資本的全球化將鞏固未來國家的領導地位,而完美的民主製度更有力保障著國內人民的自由發展與幸福生活。
1.未來國家的組織
日益發展的經濟全球化必將導致未來知識資本的全球化,未來國家必將是全球最富有知識資本的國家,知識資本是未來國家最大的比較優勢和出口資源,也是它“合理掠奪”別國經濟資源的法寶。另一方麵,充分、完備的民主製度有效保障了本國人民的權利和自由,自由、科學、民主的人民將在國際和國內兩個方麵給未來國家組織帶來一係列深刻變化。
未來國家對全球性國際組織的貢獻有兩個方麵。一是真正意義上的民主價值觀將會成為共識,二是知識資本成為國際關係的基礎原則之一。未來國家是對全球人民負有重要責任的國家。它甚至不謀求在國際事務中的領導權,但還是被推上了天然領導者的地位。它不謀求霸權,但關心世界人民的幸福和國際社會的穩定。在不幹涉別國內政的前提下,全球範圍內的突發事件應對機製和緊急援助機製將得以建立。新的國際關係準則得以確立,並能吸引越來越多的國家和人民對新國際關係準則的製度積木作出貢獻。符合知識資本社會形態的全球經濟秩序初步成型,讓更多的國家和人民盡快分享到知識資本社會的經濟成果,成為未來國家的重要責任。
在國際性地區組織中,未來國家將會發揮前所未有的作用。它在地區性貨幣體係中占有重要份額,維護地區性貨幣體係和全球金融市場的穩定成為它和本地區所有國家的重要責任。地區性環境安全合作、地區性安全合作、地區性救援合作等,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為緊密。至於地區性科技與文化合作,更是成為未來國家對周邊國際社會作出貢獻的平台。
未來國家的國內社會組織更是發生了前所未有的深刻變化。寬鬆、和諧、融洽的社區自治組織,成為人們休息、娛樂、聯誼和交流的樂園。學習型社區已經建立,不同的興趣小組和學習沙龍或許成為各自社區的特色,並同社會上的學習型組織建立了廣泛聯係。娛樂、健身、休閑和藝術文化活動,將有著相同愛好的人們組織到了一起。各種新的社會公益組織可能被創新出來,為保護某一物種而成立的公益組織每天都在增加。每個人都得到關愛,每件事都有人關注,每個客體都受到尊重,每一種美好的願望都有人在嚐試,每一份愛、每一份感受、每一條心得都可以共享。這樣的組織是按照真正的民主原則建立起來的,人的發展被視為至上目的,集體榮譽感自然而真實,沒有人要求你信奉集體至上的原則。責任和目標都是自發的而非別人強加的,一切強加給社會組織的東西都會被有效排斥,一切非法利用社會組織的陰謀都會流產。鐵的紀律、秩序和崇高的集體榮譽感,或被限製在軍隊、警察等特殊組織內部,或被限製在競技場等特殊場合。維係社會民間組織的隻有真、善、美,隻有求知、博愛與自由。
未來國家的企業組織不僅走出國門還徹底打破了國家界限,伴隨而來的是跨國行業自律組織甚至跨國工會組織都將出現。此國不能幹預彼國的內政,但兩國的人民卻可以相互關愛,在必要的時候相互聲援。和此前共產國際不同的是,跨國工會不是由政治家們組織起來的,而是由各國工人自發組織起來的,他們不關心意識形態甚至不關心政治,但一定會關心彼此的幸福自由生活。
2.未來國家的公民
未來的國家公民首先是真善美的完美統一體,人的全麵自由發展成為知識資本社會的基本特征,終身學習也就成為應有之意(詳見本書第七章《知識資本社會》)。這裏我們著重討論一下未來國家的公民特質。
他們首先是自覺的國家公民。全體公民的自由聯盟構成了國家的本質,而每個公民又都成為維護國家正義的基石,人與人關係的和諧、善、國家正義等已經成為他們的自覺行動。他們在國家和社會倫理關係中從來都是主動者而不是被動者,因而也都能對國家正義和社會倫理形成自己的影響。他們對國家、對社會負有責任,對家庭、社區、單位、對自己的民族和國家都有著堅定而真實的愛與承諾。但他們又絕對不是狂熱的愛國主義者和集體主義者,他們的愛國情感和民族情感是天然的和真實的。他們深知,對國家和民族的愛就像對家人的愛一樣,是流淌在體內的血液,但絕對不能成為主宰他們的思想。他們會積極參與政治社會活動,參與投票和選舉,但絕不迷戀權力,因為他們將自己定義為民主政治的誌願者。他們信仰自己的宗教,但懷著寬容的心接納不同教派的人士為朋友,也拒絕讓宗教成為國家本質。他們帶著懷疑和審視的態度接納新知識,他們會運用知識和技巧創造財富、和睦社會、享受人生,但永遠拒絕成為意識形態的奴隸。在他們的眼裏,所有的知識和思想都僅僅是人類自由發展的工具而已。
他們還同時承擔著對客體世界的責任,尊重物與物之間的關係,尊重每一個客體,關心它們的過去、現在和未來,關心它們和人類共同的命運。因此他們也是非常節約的群體,雖然他們不是清教徒。他們不會濫用人類對自然的權力,也不會漠視大自然對人類社會的報複能力。他們會尊重每一塊麵包、每一片菜肴、每一滴水和每一滴汽油的價值,也會尊重每一粒有害物質對人體的傷害力量。對自然環境的關注進入了人類道德範疇。
此外,他們還是和諧的世界公民。他們懂得欣賞和尊重別國人民的曆史文化和社會風俗。他們與各國人民廣泛交流,了解他們的過去、現在和未來,更關心他們的幸福與情感。作為世界公民,他們彼此負有責任。但他們同時懂得尊重國際關係準則,尊重別國的法律製度,盡管它們可能會差強人意。他們甚至還會關心生活在別國的珍稀動物的命運,關心別國的環境問題。他們會通過國際社會認可的特殊形式,關心和幫助別國人民。如果他們認為本國的某項政策傷害了別國人民的利益,他們可能會走上街頭進行抗議。他們中的部分人會因工作的需要在世界範圍內流動,拿著不同國家的護照,擁有不同膚色的同事和朋友,自己的家人也可能會散居在世界各地。他們成為名副其實的世界公民。
3.未來國家的文化
未來國家還是人類新文明的發動機,是知識資本社會新文化的搖籃。所有過去的輝煌文化對未來國家來說都隻能是繼續前進的台階,而永遠不會成為前進的包袱,更不該成為拒絕前進的盾牌。未來國家的文化是明朗的、燦爛的,即便是傳統文化的新發展,也絕對地富有青春朝氣與創新活力。
知識資本和民主政治的完美結合,帶來人的徹底解放和充分自由,未來國家將因此創新出不同於以往任何曆史時期的未來文明和未來文化。你可以仿照農業文明、工業文明、商業文明的稱謂將未來文明命名為“知識文明”,真善美全麵和諧是未來文明的特質,也是未來文化的特質,你因此也可以將未來文化命名為“和諧文化”。現在就著手描繪未來文化的特點是一件不可能完成的任務,但我們還是冒險對其發展方向做幾點大膽猜測。
首先是知識資本對未來文化的衝擊,將全麵輻射到社會製度文化、物質生產文化、生活方式文化、上層建築文化等所有方麵。未來國家的文化將首先會被打上知識資本的烙印。如何在無所不能的知識麵前維護人類的主體性地位,實現人的自由發展,避免人類淪為知識工具的奴隸,避免對知識的過度濫用衝擊人類倫理基礎、動搖人類的主體性地位,同時又理性地歌頌知識的力量,推動人類知識的持續進步,將是未來文化所麵臨的一個主要矛盾。
其次,是“個人即正義”的社會文化和“民主即國家”的政治文化,將成為未來文化的兩大亮點,並將帶來國家與社會管理模式上的一係列深刻變化。在家庭、社區,在行業、社會,甚至在國界線上都能看到這種變化。伴隨著知識資本社會的物質豐富,這一變化將更加令人耳目一新。
未來文化的第三個特點是具備了真善美完滿統一的特質,審美實踐與認識生產實踐及倫理實踐融為一體,生活本身直接成為藝術活動的一部分。體力勞動將會成為一件快樂的藝術活動或者是健身運動,腦力勞動更直接成為挑戰主體自由能力的審美活動。勞動不再是謀生的手段,勞動的唯一壓力來自於你在客體世界裏不斷前進不斷自由的動力。每個人都是生活在科學、藝術與美德融為一體的世界裏,每個人都是藝術家,同時也是科學勞動者和社會道德的建設者。
未來文化的第四個特點是瑰麗的民族文化被發掘、被傳承、並被賦予了現代形式,每天都有新的藝術品種走出曆史的隧道被整理或者被創新,借助高度發達的傳播手段,迅速傳遞到了全世界。那是一個信息爆炸的時代,也是知識爆炸的時代,還是文化產品爆炸的時代。你麵對的困難是如何定製你的文化產品需求。
未來文化最令人擔心的事情就是文化霸權。知識的全球標準化必然會形成強勢語言,英語已經取得無可爭議的強勢語言地位。問題是,它會不會帶來霸權文化?語言是民族的家園,更是民族文化的家園。語種的強勢必然會導致該語種文化的強勢,但不能因此而影響到其他文化的生存權,因為每個民族的文化都屬於全人類。將語種強勢限製在文化交流層麵,充分保護全人類的多元文化,將是未來國際社會的共同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