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人大喊:“正是某家,你如何得知?”
常林哈哈大笑,說:“我家少爺聽說東萊黃縣太史慈,年不過十八,忠義有加,猿臂善射,弦不虛發。今見公子,忍不住說:不知道是不是子義不舍千裏關山,前來相助。沒有想到真的是子義!嗬嗬,子義兄,快隨我去見我家少爺!”
太史慈馬到近前,問:“你家少爺可是於陵縣令?”
常林說:“正是!”
太史慈忙說:“速速引薦!”
常林引太史慈來見李牧,李牧率眾人下馬,立於道邊相迎。李牧見太史慈近前,搶前幾步,扣住了太史慈的韁繩,說:“真的是子義前來助我?”
太史慈疑惑的看看李牧,又看常林。常林忙翻身下馬,說:“子義,此就是我家公子,於陵縣令!”
太史慈大驚,滾鞍落馬,跪在地上,說:“東萊太史慈何德何能,敢勞李於陵牽馬扣鞍?大人實在折殺太史慈!”
李牧一把扶起太史慈,說:“牧何德何能,能得子義千裏相助?”
太史慈說:“大人雖為異人,以弱冠之年,名揚天下,舉孝廉,除縣令,為保一方百姓,不畏強暴,三守於陵城!慈不過一身一槍,前來相助,略盡薄力!大人萬不可如此!”
相助?不……不是投效?
李牧噎的差點喘不過氣!
這個該死的太史慈,演義之中,助孔融守北海、名揚天下之後,就跑去投效劉岱,今天又故伎重演,不知道他助自己守住了於陵城後,又要投效那個諸侯去!李牧暗恨,也無可奈何,對太史慈更勝眾人,隻盼太史慈能夠回心轉意。
來到城內,城內諸將聽聞李牧誇讚太史慈,多有不服,都有請教。太史慈年輕氣盛,以為正是交流的好機會,來者不懼,都與交手。一番大戰下來,果然隻有高順、潘風能夠在其手下保持五十回合不敗。趙雲卻是在三十招之內,輕取太史慈!
趙雲武技之高、年齡之輕,讓太史慈歎息不已。太史慈歎曰:“某也曾遊學四方,見四海英雄,未有及子龍者!”
李牧乘機說:“大丈夫生於亂世,當佩三尺劍,立不世之功!子義與子龍等情深意重,何不結為異姓兄弟,共輔本公?”
太史慈跪下說:“主公厚愛,慈萬死難報萬一。子龍兄弟忠義無雙,慈亦不及!能與子龍結為兄弟,實吾所願!隻是,母尚在,不遠行!太史慈此來濟南,曾與母親定約,十五日之內必回!”
李牧笑著說:“某為神賜者,另有領地,名曰明月領!那裏水土肥美,雖然不敢說是世外桃源,倒也是安居之地。家母帶小妹,都已經遷往明月領。子義若是不棄,可以陪伯母,一起前往明月領。若是子義覺得合適,可以陪伯母住下。”
太史慈聽說:“容此間事畢,慈回家稟明老母,再做計較!”
李牧點點頭,說:“好!關山雖遠,本公絕不忘子義!子義與子龍結拜之事,不必推辭,今日諸公可做見證!”
眾人大聲說好,趙雲欣然同意,太史慈也不反對。
李牧忙命人擺香案,上祭品,即時在於陵城內,讓太史慈、趙雲拜了兄弟,以太史慈年長為兄,趙雲為弟。
一月五日,媯山賊田柯率眾下山,帶一萬賊兵賊將,浩浩蕩蕩的殺向於陵城!
秦風在外打探消息,不時將消息傳回城內。
李牧看了消息,笑對眾將說:“這個田柯,第一次,他派羅四海前來收糧,三千賊兵,被我三百賊兵,用扮豬吃虎之計,殺的他們屁滾尿流!第二次,他派吳爽率五千匪兵前來報仇,又被我五百守軍,用無中生有、疑兵之計,殺的他們丟盔棄甲。這一次,我花了多少錢糧,從相國那裏借來五百官軍,滿打滿算城內不過一千軍士。嗬嗬,他又率一萬賊兵前來攻城!你們說,他是不是故意的,每次都算好了我城內有多少軍士,他就以十倍之兵前來滋擾!”
眾將哈哈大笑,說:“那我們再以一破十,殺他一個無臉回江東!”
李牧大喊:“好!”
李牧首先點將,叫:“薑慍薑繼明!我這裏有手書三封,這兩封,你速派人送去濟南東平陵、齊國臨菑,交給濟南相、齊國相,請他們出兵剿匪!這第三封,你帶在身上,前往般陽城,去見般陽縣長,請他派民工,修建防禦工事!”
薑慍大喊:“得令!”收了三封信件,領命而出。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