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在工作上,喜歡獨自籌劃或不願別人幹涉?A是。B不好說。C喜歡與人共事。
7希望把你的家庭設計成:A有自己活動和娛樂的個人世界。B與鄰裏朋友活動交往的空間。C介於A、B之間。
8解決問題借助於:A獨立思考。B與別人討論。C介於A、B之間。
9與異性朋友的交往:A較多。B一般。C比別人少。
10你的學習多依賴於:A閱讀書刊。B參加集會討論。C介於A、B之間。
B1100111210
C2011222101
答案與評析
15~20分:自主性很強。自立自強,當機立斷。
11~14分:自主性一般。對某些問題常常拿不定主意。
0~10分:自主性低。依賴、從眾、附和。
素質測試七:測測你的創造性思維能力
下麵推出的測試題,大都是一些實際問題,需要你去解答,看看你擺脫習慣思維的程度有多大。
1玻璃瓶裏裝著蘋果汁,瓶口塞著軟木塞,既不準打碎瓶子、弄碎軟木塞,又不準拔出軟木塞,怎樣才能喝到瓶子裏的蘋果汁?
2一個人的襯衣紐扣掉進了已經倒有咖啡的杯子裏,他連忙把扣子從杯子裏撿出來,但手沒有濕,而且紐扣也是幹的,這是為什麼?
3玻璃杯裏有一枚5分的硬幣,旁邊有一根筷子、一根細繩和一份獎品——一盒泡泡糖。要求你不準直接碰到玻璃杯和硬幣,也不準移動杯子,怎樣才能取出杯子裏的硬幣?
4在文豔的房間裏,床和電燈開關(不是拉線開關,而是一般的電燈開關)相距有3米遠,她打算天暗之前就到床上。你猜一猜,她是怎樣做到這一點的呢?
5一個網球,使它走一小段距離後完全停住,然後自動反過來朝相反的方向行進。既不允許將網球反彈回來,又不許用任何東西打擊它,更不允許用任何東西把球係住,怎麼辦?
6在小明房間的天花板上,懸掛著兩根長繩,兩繩相距5米,旁邊桌麵上有些小紙條和一把剪刀。聰明的小明站在兩繩之間不動,伸開雙臂,兩手各拉住一根繩子。你知道他用的是什麼辦法嗎?
7請你用6根火柴棒搭出4個三角形,怎樣搭?
8食堂張師傅切豆腐,一塊豆腐切3刀,切成8塊,他是怎麼切的?
9怎樣使火柴在水下燃燒?
10兩個父親和兩個兒子分3個饅頭,每人都分到1個,這是怎麼回事?
11古時候,有個老人在臨死前把3個兒子叫到床前,決定把自己的23匹馬分給他們。他要大兒子得1/2,二兒子得1/3,三兒子得1/8。老人死後,3個兒子按老人的遺言分馬,怎麼分都不合適。正在這時,他們的一位親戚騎著馬來了。他想了個辦法讓3個兒子都滿意,而他又騎著馬回家了。請問,他用了什麼好辦法?
答案與評析
1隻要將軟木塞推入瓶內,就能喝到蘋果汁了。而人們平時總習慣將瓶塞拔出。
2已倒入的咖啡是固體粉末。人們習慣地想到咖啡就認為是一種“液體飲料”,而很少會想到“固體粉末”。
3先吃泡泡糖,當嚼成一團粘膠時,用筷子粘上粘膠,把杯中的硬幣粘出來。人們往往這樣想:在問題沒有解決前,獎品是不可以動的,而在這裏,恰巧需要利用獎品解決問題。
4文豔天還沒黑下來時就先上床了,她壓根兒就沒有開過燈。人們在說到燈時,就會習慣性地想到黑夜和開燈。
5這個網球是在一個斜坡上滾動。人們往往隻想到在平地上打網球。
6小韓先用一根繩把剪刀縛住,並推動剪刀使它蕩起來,然後走過去用一隻手抓住一根繩,另一隻手接住蕩過來的剪刀。人們很少會想到剪刀可以用來當重錘。
7先在桌麵上搭一個三角形,再把剩下的3根火柴從桌麵三角形的三個角的頂點豎起,並相交於一點,這就搭成4個三角形了。人們看了這個題目,容易隻從平麵上去搭三角形,而忽略了立體空間搭成4個三角形的可能性。
8張師傅是這樣切的:橫一刀,豎一刀,攔腰又一刀。人們習慣於在一個平麵上試著切割,而沒有從立體空間上去思考切割的可能性。
9把燃燒的火柴放在水杯下麵。人們習慣於將“水下”理解為“沒入水中”,而忽略了“隔著某個東西的水的下麵”這種意思。
10這裏說的“兩個父親和兩個兒子”,實際上是祖父、父親和兒子3人。人們習慣於將題目中的“兩個父親”、“兩個兒子”理解為4個人,而忽略一家三代人祖父、父親和兒子,以親屬稱謂時,可以稱為“兩個父親和兩個兒子”的情況。
11那位親戚把自己騎的馬也加進去分,這樣就有了 24匹馬。大兒子分到1/2,得12匹馬;二兒子分到1/3,得8匹馬;三兒子分到1/8,得3匹馬,一共還是23匹馬,剩下的仍由他騎了回去。人們在分東西時,隻是習慣於將要分掉的東西作為總數,而不去想可以把最後並不分掉的東西暫時歸入總數。
這些問題難度適中,你都回答對了嗎?
5個以下正確:創造性思維能力有點差,需要多加練習。
6~8個正確:創造性思維能力尚可,但仍有提升的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