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3章 附篇:晨會上的經典品讀(4)(1 / 3)

1談談自己生活中被人性的光輝照亮的刹那,或被熱情溫暖心靈的一件小事,讓大家感受弗雷德們的溫度。

2結合個人的工作經曆,回憶一個為他人付出真誠的片段,以及帶給自己的喜悅心情。哪怕是一個笑意的傳遞、一個眼神的顧盼,抑或是一個問候的送出。

3大家在一起分享各自都能從弗雷德身上吸取到什麼東西。

《把信送給加西亞》——永遠的羅文

《把信送給加西亞》的由來:

100多年前的一個傍晚,阿爾伯特·哈伯德創作了一篇不朽的作品——《把信送給加西亞》。他寫作的靈感來源於一次小小的家庭爭論。當時,大家都認為美西戰爭的英雄是古巴起義軍首領加西亞將軍,他的兒子卻說真正的英雄是羅文中尉,理由是如果他沒有把信送給加西亞將軍的話,勝利將會付出不可估量的代價。哈伯德當即意識到孩子所言極有道理,於是他當晚用了一個小時的時間,一筆揮就了《把信送給加西亞》這篇文章,想都沒想就把它刊登在自己主辦的《菲利士人》雜誌上。

沒料到,雜誌很快脫銷。緊接著,大批加印雜誌的訂單如雪片般飛來。哈伯德驚異地問助手:“這是怎麼回事?”“因為《把信送給加西亞》!”助手回答。不久,紐約中心鐵路局的喬治·丹尼爾發來電報:“我要以小冊子的形式訂10萬冊《把信送給加西亞》……”簡直不能想象,哈伯德當時的設備能力有限,這要花兩年的時間才能印完,最後哈伯德隻好出讓一部分給其他公司去製作。最後,《把信送給加西亞》竟然發行了50多萬冊。另外,幾百家報紙雜誌競相轉載,《把信送給加西亞》風靡一時!

當時,俄羅斯鐵道部長西拉科夫親王正好在美國,親王看到這本小冊子後很感興趣,立即令人將其譯成俄文,發給俄羅斯鐵路工人一人一冊。之後,《把信送給加西亞》經由俄羅斯傳到德國、法國、西班牙、土耳其、印度和中國。日俄戰爭期間,前線上的俄羅斯士兵每人一冊,必須隨身攜帶。日本人在俄國戰俘身上發現了它,於是,這本書被譯成了日文。日本天皇下令:所有的日本政府官員、士兵及至平民均須人手一冊。

時至今天,《把信送給加西亞》一書仍受到人們的大力推崇。這本薄薄的小冊子將雇員的貢獻之道和成功之道完美地結合在了一起。美國總統布什將這本小冊子送給了辦公室的每一個人,他說:“這本書太可怕了,它把一切都說了。”

羅文代表什麼:

《把信送給加西亞》所講到的英雄,就是安德魯·羅文。美西戰爭爆發時,羅文是年輕的美國陸軍中尉。當時,美國總統麥金萊急需一個稱職的特使去完成一項極其重要的任務,軍事情報局向總統推薦了安德魯·羅文。羅文中尉立即出發了,剛開始並沒有人隨同,直到他秘密潛入古巴島,那裏的愛國者才給他派了幾名當地的向導。曆經艱險,他最終將信送給了古巴起義軍首領加西亞將軍。在送信的整個過程中,羅文中尉表現出了不屈不撓的大無畏精神,美國陸軍司令給他頒發了獎章,並給了他最高的讚譽:“羅文出色的表現是軍事戰爭史上最具冒險性和最勇敢的事跡。”

毫無疑問,羅文的精神在當今仍有著極強的生命力,正如一位企業總裁所說的,當今的職場呼喚羅文。在這裏,羅文已成為主動、忠誠、敬業、堅韌的代名詞。特別是隨著員工基本精神的失落,人們愈發急切地尋找這種商業道德!

傑作鑒賞:

在一切有關美西戰爭的事情中,有一個人常常從我記憶中鑽出來,讓我無法忘懷。

美西戰爭爆發之時,美國總統必須馬上與古巴的起義軍將領加西亞取得聯絡。加西亞在古巴的大山裏——沒有人知道他的確切位置。可美國總統麥金萊必須盡快得到他的合作。

有什麼辦法呢?

有人對總統說:“如果有人能夠找到加西亞的話,那麼這個人一定是羅文。”

於是總統把羅文找來,交給他一封寫給加西亞將軍的信。至於羅文中尉如何拿上了信,用油紙袋包裝好,上了封,放在胸口藏好;如何經過4天的船路到達古巴,再經過3個星期,徒步穿過這個危機四伏的島國,終於把那封信送給加西亞——這些細節都不是我想說的。我要強調的重點是:

總統麥金萊把一封寫給加西亞的信交給羅文,羅文接過信之後並沒有問:“他在什麼地方?”

像羅文中尉這樣的人,我們應該給他立塑像,放在所有的大學裏,以表彰他的精神。年輕人所需要的不僅僅是從書本上學習來的知識,也不僅僅是他人的一些教誨,而是要鑄就一種精神:忠於上級,迅速地行動起來,全力以赴地完成任務——“把信送給加西亞”。

加西亞將軍已經去世,但現在還有別的“加西亞”。沒有人能夠管理好這樣的企業——在那裏雖然有眾多員工,但是令人驚訝的是,其中多是無所作為的人,這些人要麼沒有能力,要麼不情願集中精力去做好一件事。

你可以就此做個試驗:

你坐在辦公室裏——可以隨意給6名員工安排任務。你把他們中的任何一名叫過來,對他說:“請幫我查一下百科全書,把克裏吉奧的生平做成一篇摘要。”

他會默默地說:“好的,先生。”

然後他會去做嗎?

我敢說他絕對不會,他會用死魚般的眼睛盯著你,然後一臉疑惑地提出一個或數個問題:

“他是誰呀?”

“哪套百科全書?”

“百科全書在哪兒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