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我的工作嗎?”
“為什麼不讓喬治去做呢?”
“他死了嗎?”
“著不著急?”
“需不需要我把書拿過來,你自己查?”
“你為什麼要查他?”
我敢以10∶1的賭注跟你打賭,在你回答了他的所有問題,解釋了怎樣去查那些資料以及你為什麼要查的原因之後,那個員工會走開,吩咐另外一個員工去幫他“尋找加西亞”,然後回來告訴你,沒有這樣一個人。當然,我可能會輸掉賭注,但是根據平均概率法則,我是不會輸的。
現在,如果你很聰明,你就不必勞心地對你的“助理”解釋:克裏吉奧編在什麼類,而不在什麼類。你會微笑著說“沒事的”,然後自己去查。
這種自主行動的無能,這種道德上的愚行,這種意誌上的薄弱和懶惰,就是人類社會被帶到崩潰境地的根源。如果人們不能為了自己自主行動,又怎麼會心甘情願地為他人服務呢?
乍一看,所有的企業都有許多可以委以重任的員工,但是事實果真如此嗎?你如果刊登廣告招聘一名速記員,應聘者當中,十有八九不會拚也不會寫,他們甚至認為這些都不重要。
你能把給加西亞送信的任務交給他嗎?
近來,我們聽到了許多人對“在苦力工場工作的可憐人”和“那些為了尋找一份舒適的工作而頻繁跳槽的人”表示同情,但是從來沒有人想到,那些年齡正在不斷變大的老板花費了多少時間和精力去促使那些不求上進的懶蟲們勤奮起來;也沒有人提到,老板們持久而耐心地期待那些當他一轉身就投機取巧、敷衍了事的員工能夠振奮起來。
在每家商店和工廠,都有一些日常性的整頓工作。雇主們經常送走那些不能對公司有所貢獻的員工,同時也接納一些新的成員。不論有多忙,這種淘汰工作都在進行。隻是當經濟不景氣、就業機會不多的時候,整頓才會有明顯的績效——那些不能勝任工作的人,都被摒棄在企業大門之外,隻有最能幹的人,才會被留下來。這是一個優勝劣汰的機製。雇主們為了自己的利益,隻會保留那些最佳的員工——那些能“把信送給加西亞”的人。
我認識一個有真才實學的人,他沒有獨自經營企業的能力,並且對他人也沒有太大的價值,因為他總是固執地懷疑自己的老板在壓榨他,或有壓榨他的傾向。他沒有能力指揮他人,也不願意被他人指揮。如果你要他去“把信送給加西亞”,他的回答很可能是:“你自己去吧!”
當然,我知道像這種道德殘缺的人比那些肢體殘缺的人更不值得同情;但是,我們對那些用畢生精力去經營一個偉大公司的人應該給予同情:下班的鈴聲不能夠停止他們的工作,他們因為努力維持那些毫無用心、拖拖拉拉、不懂感激的員工的工作而白發日增。那些員工從來不願想一想,如果沒有雇主們付出的心血,他們是否將挨餓或無家可歸?
我是否說得太嚴重了?可能如此。但是,就算整個世界變成貧民窟,我也要為成功者說幾句公道的話——他們承受巨大的壓力,導引眾人的力量,終於獲得了成功。但他們從成功中得到了什麼呢?除了食物和衣服,其他什麼也沒有。
我曾經為了衣食而為他人打工,也曾經當過一些雇員的老板,我深知其中的苦樂酸甜。貧窮沒有什麼優越之處,也不值得讚美,衣衫襤褸更不值得驕傲;並非所有的老板都采取高壓手段極力壓榨員工,我敢說,大多數老板都更富有美德。
我敬佩的是那些無論老板在還是不在都會堅持工作的人。當你交給他一封致加西亞的信時,他會迅速地接受任務,不會問任何愚蠢的問題,更不會隨手把信扔到水坑裏,而是竭盡全力把信送到。這樣的人永遠不會被解雇,也永遠不會為加薪而罷工。
文明,就是一如既往尋找這種人才的一段長久過程。
這樣的人無論有什麼願望都會得以實現,每個城市、鄉村,以及每個辦公室、商店、工廠,都需要他參與其中。世界呼喚這種人才——非常需要並且急需——這種能夠把信送給加西亞的人。
誰將把信送給加西亞?
晨讀會上的使命宣言:
1鼓勵每個員工對羅文精神進行深入的探討和概括,並根據大家的發言列出“主動、忠誠、敬業……”這樣的關鍵詞,簡單製表,然後不定期地組織員工對自己進行考核、評議。
2激發員工“向羅文學習”的熱情,讓每位員工都宣讀一下自己的使命宣言,並造冊存檔。
《魚》——活力四射、快樂工作的處方箋
《魚》是一本哲學書,但這本書不是枯燥的理論說教,反而給大家講述了一個生動的故事,通過這個故事告訴人們——怎樣工作才會更有效。
激發活力,快樂工作:
派克街市場位於美國西雅圖市中心,原是當地一個傳統的公開市場,至今已有上百年的曆史。
派克街市場規劃完善、商品齊全,並形成了自己獨特的銷售方式,現已成為著名的旅遊景點,每年有近900萬的遊客到此觀光。
派克街市場內的魚市,以精彩的銷售方式吸引顧客:
前台售貨員將顧客的需要吆喝著告訴後麵的工作人員,後麵的工作人員一起重複吆喝一遍,並手腳麻利地把魚像投籃球一樣扔給前台售貨員,又快又精彩。
他們不但為顧客提供了一流的服務,還創造了愉快的購物體驗,派克街魚市場因此而聞名全球。
一天,《魚》的主人公瑪麗·簡信步沿著一條街走下去,不知不覺來到一個陌生的地方。郎朗的大笑聲引起了她的注意,她驚訝地發現在她的左邊有一個市場,路牌上寫著“派克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