懂車的人都知道,油箱滿了,就再也加不進一滴汽油。拚命想加滿反而會溢出來。同樣地,別人聽你說話時,腦子也充滿各種想法、擔憂或渴望。如果你硬把自己的想法灌輸給他們,和他們腦中的想法相混,就會變成對你有害的毒素。如果你希望自己的絕妙想法被對方接受,不起任何化學變化,請先漏光他們腦中的油箱。
成與敗的差距
人生成與敗的差距,往往並不像人們想像的那麼巨大,那麼遙遠。有時候就像會不會眨一眨眼睛、會不會動一動手指一樣簡單。僅僅是一念之差而已。強烈而崇高的欲望,可以將一個人的潛能發揮到極致,進而建立奇功,創造奇跡。
1883年,富有創造精神的工程師約翰·羅布林,雄心勃勃地著手設計橫跨曼哈頓和布魯克林之間的偉大計劃,可許多人卻紛紛勸他,趁早放棄這個天方夜譚般的計劃。約翰·羅布林的兒子華盛頓·羅布林,是一個很有前途的工程師,確信大橋可以建成。父子倆同心協力地設計著建橋的方案,琢磨著如何克服種種困難和障礙。他們成功說服了銀行家投資該項目之後,懷著無可遏製的激情和無比旺盛的精力,組織工程隊,開始建造夢寐以求的大橋。禍從天降,大橋剛開工僅幾個月,施工現場就發生了災難性的事故。約翰·羅布林在事故中不幸身亡,華盛頓·羅布林的大腦嚴重受傷。既無法講話,又不能走路了。任何人都認為這項巨大的工程徹底泡湯了。因為隻有約翰·羅布林父子才知道如何繼續把這座大橋建成。
盡管華盛頓·羅布林喪失了活動和說話的能力,但思維很快又同以往一樣敏捷。他躺在病床上,忽然想出一種能和別人進行交流的辦法。他惟一能動的是一根手指,於是就用那根手指敲擊妻子的手臂,通過這種方式將設計意圖轉達給仍在建橋的工程師們。整整13年,華盛頓·羅布林就是這樣用一根手指發號施令,直到雄偉壯觀的布魯克林大橋最終落成。
人生成與敗的差距,往往並不像人們想像的那麼巨大、那麼遙遠。有時候就像會不會眨一眨眼睛、會不會動一動手指一樣簡單。僅僅是一念之差而已。強烈而崇高的欲望,可以將一個人的潛能發揮到極致,進而建立奇功,創造奇跡。
在沙漠裏種樹
即使生命有適合的土壤,也不能給它太多的溫暖,經風雨見世麵、曆艱苦劫難才是對生命的最愛。
有兩個人同在沙漠裏種胡楊樹。其中一個老人待樹苗成活後,每隔三天就要來給樹苗澆水。而另一個人一等到樹苗成活,就來得很少了。即使來了,也隻是把被風刮倒的樹苗扶一把,不澆一點兒水。過了兩年,兩片胡楊樹都長得有茶杯粗了。忽然有一天卷起沙塵暴,第二天風停後,人們驚訝地發現:老人種的樹幾乎都被刮倒。有的甚至連根拔起;而另一個人種上的樹,隻是被風吹折了一些樹枝和樹葉。問其原因,那人道:你經常給樹澆水施肥,它的根就不往泥土深處紮。而我把樹栽活後,就不再去理睬它,逼得它們恨不得把自己的根一直紮到地底下的泉源中去。有這麼深的根,這些樹怎能輕易被暴風刮倒。獨到的真知,精辟的見解,入木三分,發人深省。至於怎樣在沙漠裏種樹,是不是應該像這個人那樣種樹,看來都不重要了。
樹似乎與人近似,對它太殷勤,就培養了它的惰性;人似乎與樹相像,四周的人都對他嗬護有加,人就不會具備遭遇種種挫折的準備及對變化莫測的社會的戒備。樹有生命。南方的大榕樹以其枝繁葉茂、幹壯根盤的飄逸風姿,令遊人流連忘返;沙漠裏的胡楊樹,以其伶仃瘦骨、莖實葉堅的笑傲自然精神,令文人墨客敬佩不已。肥沃和貧瘠都可以孕育生命,但肥沃孕育生命缺乏貧瘠那樣地不屈不撓,毅力堅韌。
即使生命有適合的土壤,也不能給它太多的溫暖,經風雨見世麵、曆艱苦劫難才是對生命的最愛。
打破的法則
人生也是如此。人們總習慣於固有的思維模式或行為方式一成不變,因而禁錮了創新的發展。法國科學家法伯曾做過一個著名的毛毛蟲試驗。法伯把若幹毛毛蟲放在一個花盆的邊緣上,首尾相連,圍成一圈,並在花盆周圍不到6英寸的地方撒了一些毛毛蟲最愛吃的鬆針。毛毛蟲開始一個跟一個,繞著花盆一圈又一圈地走,一小時過去了,一天過去了,又一天過去了,毛毛蟲們還是不停地圍繞花盆在轉圈,一連走了七天七夜,它們終於因為饑餓和精疲力竭而死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