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多做一點點”,這話常能夠聽到,但是真正明白其道者,並不多見,在職場成功學中,“做”與“成”
相互依存,無做便無成,少做即少成,多做即多成。通俗地講,即“隻要耕耘,就會有收獲”。先看一個故事,一個成功人士曾經講述了自己是如何走上富裕道路的。
“50年前,我開始踏入社會謀生,在一家商店找到了一份工作,每天才掙75美元。有一天,一位顧客買了一大批貨物,有鏟子、盤子、水桶、籮筐等等。這位顧客過幾天就要結婚了,提前購買一些生活和勞動用具是當地的一種習俗。貨物堆放在獨輪推車上,裝了滿滿一車,騾子拉起來也要有些吃力。送貨並非我的職責,而是完全出於自願———我為自己能運送如此沉重的貨物而感到自豪。
“一開始一切都很順利,但是車輪一不小心陷進了一個不深不淺的泥潭裏,使盡吃奶的勁兒都推不動。一位心地善良的商人架著運貨馬車路過,用他的馬拖起我的獨輪車和貨物,並且幫我將貨物送到顧客家裏。在回顧客交付貨物時,我仔細清點貨物的數目,一直到很晚才艱難地推著空車返回商店。我為自己的所作所為感到高興。但是,老板卻沒有因我的額外工作而稱讚我。
第二天,那位商人將我叫去,告訴我說,他發現我工作十分努力,熱情很高。甚至注意到我卸貨時清點物品數的細心和專注。因此,他願意為我提供一年薪5000美元的職位。我接受了這份工作,並且從此走上了致富之路。”每天多做一點點,意味著什麼呢?意味著改變自己———一件事情會影響一個的命運,幾件事情會改變一個人的一生。隻要你每天多做一點點,每一天都是一個階梯,都是新的一步———向著既定的目標。換句話說,隻有不斷地追求才有不斷地進步。隻有不斷地行動,才有不斷定的成就。每天多做一點點,日積日累,作為普通員工的你也會達上成功的階梯,摘取滿意的成果。
每天多做一點點,是聰明人的選擇;每天少做一點點,是投機者的把戲。前者是主動掌握成功,後者利用成功;前者為長久的人生之道,後者為短暫的機會偶遇。孰優孰劣,讀者自有明眼!主動留下:不用老板吩咐
率先主動
一個人如果把工作僅僅作為謀生的手段,那他什麼事情也幹不好,隻有對自己的工作盡心盡責,並主動完成任務的人,才能在事業上取得成就。
主動,就是不用別人告訴你,你就能自覺出色地完成任務。主動要求承擔更多的責任或自動承擔責任是成功者必備的素質,在大多數情況下,即使你沒有被正式告知要對某事負責,也應該努力去做好,如果你表現出勝任某種工作,那麼責任和報酬就會接踵而至。在你擔心該如何多賺一些錢之前,試著想想如何把手頭的工作做得更好。
在現實世界裏,到處看到的都是有才華的窮人,有些受過良好教育、才華橫溢的年輕人,在公司裏卻長期得不到提升,主要是因為他們不願意自我反省,養成了一種嘲弄、吹毛求疵、抱怨和批評的惡習,他們根本無法獨立自發地做任何事,隻有在一種被迫和監督的情況下才能工作。
有些剛剛走出大學校門的年輕人畢業伊始,麵對自己從未接觸過的工作,一時有些手足無措,每當老板交給他工作任務時,總是要問一句該怎麼辦,這種做事方法長此以往就會出現依賴心理,隻會被動服從,不會主動開拓。
羅文接到了把信帶給加西亞的任務後,並沒有問“他去什麼地方了”、“怎麼去找”,而是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最終不折不扣地完成了送信的任務。作為一名優秀的員工就要具備這種高度的敬業精神,對於上級交待的任務,應立即采取行動,而不是去討價還價地談條件,提一些愚蠢的問題。請記住:與其被動地服從,不如主動地去完成。
老板和公司最需要的就是具有勤奮、敬業、忠誠、主動精神的員工,而在實際工作中,我們很難找到能集這些精神於一體的人;員工總認為自己和老板隻是一種商業交換關係,無須感激老板,甚至對老板抱有仇視心態,這是老板和員工之間矛盾緊張的最主要原因。事實上,如果每位員工都能像羅文一樣出色自動地完成任務,不僅會獲得勳章,還會改變他的一生。
其實,勤奮、敬業、忠誠、主動並不是僅僅有利於你公司和老板的,真正的最大受益者正是你自己。
如果你想登上成功之梯的最高階,就要永遠保持主動、率先的精神去麵對你的工作。即使你麵對的是毫無挑戰和毫無生趣的工作,如果你能夠做到率先主動,最後終能獲得回報。
成功的人很早就明白,什麼事情都要自己主動爭取,並且要為自己的行為負責。沒有人能保證你成功,隻有你自己;也沒有人能阻撓你成功,隻有你自己。
許多公司都努力把自己的員工培養成對待工作率行主動的人。工作率先主動的員工,會勇於負責,有獨立思考能力。他們不會像機器一樣,別人吩咐做什麼他就做什麼。他們往往會發揮創意,出色地完成任務,而不能自動自發工作的員工,則墨守成規、害怕犯錯,凡事隻求忠誠公司規則。他們會告訴自己,老板沒有讓我做的事,我又何必插手呢?又沒有額外的獎勵!這兩種不同的想法會明顯地導致不同的工作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