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0章 擇人而助(2)(1 / 2)

已。無論是在直接的人際交往中,在人與人之間開始形成隻有他們才理解的某種情勢因素的時候,還是在跟藝術交往———比如說,在獨立欣賞一幅畫的時候,我們每個人所領會到的都不一樣。同時,人也跟藝術品一樣,是一個“有意識的世界”,其中的意義隻有善於產生共鳴的人才能認識清楚。

人類交際的表現形式,可以說指的就是外在的文

明,在大多數情況下,姿態、語調、表情是同內在感情的好與壞、舒暢與抑鬱相一致的。正如一本打開的書一樣,它們使我們的行為乃至我們本身所產生的印象具有“可讀性”。隻有當內心世界日積月累地“凝結”在人的外部之後,那時才談得上外貌美。

交際文明在許多時候取決於語言文明,因為語言在

大多數情況下能調節人們的行為,激發美的情緒。

由於天生的秉賦和艱苦的努力,無論是對於日常生

活語言和專業語言,還是對於文學———理論語言和藝術語言,每個人都可以在這些方麵獲得熟練掌握的藝術。

這門藝術首先取決於思想的內涵和深度、語言的豐富以及發現各種事物典型特征的能力。換句話說,語言是內在文明的一種最有說服力的標誌。因此才會有這樣的名言出現:“大丈夫隱藏在自己的舌頭後麵。”

一位捷克斯洛伐克學者所寫的《行為指南》一書中

強調了以下幾點:

1要選擇適當的話題,使所有在場的人都感興趣,並讓每個人都能發表自己的看法;2開玩笑一定要謹慎,切勿傷害在場的任何一個人;

3不能冷落老人和孩子;

4向交談者表示自己的意見時,態度要委婉,不能簡單地說“是”或“不”。應當加幾個詞:“不,維佳”,“對不起,我不能這麼辦”。切忌這樣說:“這不對”。

“這太蠢了”。應這樣講:“我覺得您錯了”,“您大概是錯了”,“看來是給您提供的情況有誤”,等等;5開懷大笑,把牙齒全露出來,或者動不動就笑,都不合禮節。

這位學者同時指出,以下幾種交談者是使人喜歡

的:

1不搶先說話者;

2見別人不打算說話,就不與之攀談者;

3發生爭吵時,改變話題者;

4不談自己的成績和挫折者;

5不談別人的生理缺陷者;

6不損害民族尊嚴者;

7不發火、不說粗話、不造謠者;

8不取笑別人者;

9為了不破壞大家的良好情緒而離開交際場合者。

重視合作

成功者的道路有千千萬萬,但總有一些共同之處。

團結協作是許多成功人士的共同特性。

合作是一件快樂的事情,有些事情人們隻有互相合

作才能做成,加利福尼亞大學副教授查爾斯·卡費爾德對美國15名取得了傑出成就的人物進行了調查和研究,發現這些有傑出成就者有一些共同的特點,其中之一就是與自己而不是與他人競爭。他們更注意的是如何提高自己的能力,而不是考慮怎樣擊敗競爭者。事實上,對競爭者的能力(可能是優勢)的擔心,往往導致自己擊敗自己。多數事業優秀者關心的是按照他們自己的標準盡力工作,如果他們的眼睛隻盯著競爭者,那就不一定取得好成績。

幫助別人就是強大自己,幫助別人也就是幫助自

己,別人得到的並非是你自己失去的。在一些人的固有的思維模式中,一直認為要幫助別人自己就要有所犧牲;別人得到了自己就一定會失去。比如你幫助別人提了東西,你就可能耗費了自己的體力,耽誤自己的時間。

幫助別人就是幫助自己,互助互惠,會使你的事

業之路越走越寬闊。

其實很多時候幫助別人,並不就意味著自己吃虧。

下麵的這個故事就生動地闡釋了這個道理:

有一個人被帶去觀賞天堂和地獄,以便比較之後能

聰明地選擇他的歸宿。他先去看了魔鬼掌管的地獄。第一眼看去令人十分吃驚,因為所有的人都坐在酒桌旁,桌上擺滿了各種佳肴,包括肉、水果、蔬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