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0章 擇人而助(2)(2 / 2)

然而,當他仔細看那些人時,他發現沒有一張笑

臉,也沒有伴隨盛宴的音樂或狂歡的跡象。坐在桌子旁邊的人看起來沉悶,無精打采,而且皮包骨。這個人發現每人的左臂都捆著一把叉,右臂捆著一把刀,刀和叉都有4尺長的把手,使它不能用來吃。所以即使每一樣食品都在他們手邊,結果還是吃不到,一直在挨餓。

然後他又去天堂,景象完全一樣:同樣食物、刀、

叉與那些4尺長的把手,然而,天堂裏的居民卻都在唱歌、歡笑。這位參觀者困惑了一下子。他懷疑為什麼情況相同,結果卻如此不同。在地獄的人都挨餓而且可憐,可是在天堂的人吃得很好而且很快樂。最後,他終於看到了答案:地獄裏每一個人都試圖喂自己,可是一刀一叉以及4尺長的把手根本不可能吃到東西;天堂上的每一個人都是喂對麵的人,而且也被對方的人所喂,因為互相幫助,結果幫助了自己。

這個啟示很明白。如果你幫助其他人獲得他們需要

的東西,你也因此而得到想要的東西,而且你幫助的人越多,你得到的也越多。

我相信大家都聽過這樣一個故事:一個生氣的男孩

向他媽媽大喊他恨她,然後他又害怕受到懲罰,就跑出家,來到山腰上對著山穀大喊:“我恨你!我恨你!我恨你!”山穀傳來回應:“我恨你!我恨你!我恨你!”

男孩吃了一驚,跑回家去告訴他媽媽說,在山穀裏有個可惡的小男孩對他說恨他。於是他媽媽就把他帶回山腰上並讓他喊:“我愛你!我愛你!”男孩按他媽媽說的做了,這回他發現有個可愛的小男孩在山穀裏對他喊:“我愛你!我愛你!”

生活就像山穀回聲,你付出什麼,就得到什麼;你耕種什麼,就收獲什麼。

你在個人生活和職業生活中的成功,取決於你與他人合作得如何。“合作”一詞指在群體環境中普遍發生的社會關係。群體,一般被定義為一起工作以實現共同目標的一群人。群體的成員互相作用,彼此溝通,在群體中承擔不同的角色,並建立群體的同一性。

正如我們已經探討過的其他的人類活動所揭示的那樣,有些人較之其他人是更有效的群體成員。群體的成功要涉及一係列複雜的思考和語言能力,而這些能力正是許多人所沒有係統掌握或完全擁有的。那些在社交方麵很成熟的人,他們極容易適應任何的群體環境,能與許多不同的個體進行友好的交談,與他人和諧地、富有成效地共事,用清楚的和有說服力的觀點影響群體的思考,有效地克服群體的緊張和自我主義,鼓勵群體成員守信、創造性的工作,並能使每一個人集中精力,朝著共同的目標前進。就像丹尼爾·戈爾曼在其暢銷書《情商》中指出的,這些複雜的思考、溝通和社交技能對於從生活中取得成果,常常比傳統的智商或職業技能更加重要。你可能對你所熟知的人取得成功感到迷惑不解;因為他們似乎也不是最有知識或最聰明的,他們的成就似乎不是“你所認識的人”所能取得的。但正是因為他們具有良好的社交和溝通技能,再加上他們的學識和才智,他們取得了人們所想像不到的成功。不過,他們具有的社交和溝通的技能,許多人通過觀察、實踐和批判的思考也能夠(而且需要)培養出來。

當然,與別人合作不等於沒有原則的遷就。我們經

常說世界上沒有兩片完全相同的樹葉。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每個人的特殊的遺傳基因的組合,決定了他們有不同的生理條件,出身背景不同,所受的教育不同,人生經曆的不同等等,決定了每個人都會擁有自己不同的思想情感、性格氣質、思維方式。在一個文明的社會裏,隻要個人的行為不妨礙社會的健康發展,不妨礙他人的生活,它就有存在的權利,任何人都沒有權利也不能消除這種差異。因此我們不能指望得到每個人的首肯,不能與每一個人都成為知心的朋友,你也不可能喜歡所有的人,你可以不欣賞、不喜歡他,但是你不能輕視他,他隻是和你不同而已,你要尊重這種不同;也不要在與別人交往中,一味地遷就別人,從而丟掉自己的個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