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不能超越的自我
超越自我是對自身能力或素質的突破,這不僅僅是心理潛能的激發,更多的是人性的完善、境界的提高或智慧的凝結。
我們已經不僅僅局限於對於別人成就的羨慕和徒做無聊的歎息,而更加注重於了解自己的能力和潛質,從而付出努力以爭取達到自己理想中的目標。“每個人都會有一片明朗的天空”,我們已經從消極走向了積極,從被動走向了主動,我們不再羞怯,不再遮掩,也不再隱忍,而是將心中的興奮與激動化作行動,化為汗水,灑在成功的路上。而當我們終於踏上成功巔峰的時候,我們會驚歎自己有如此之大的能耐,有如此之深的潛能,而這在以前隻不過是一種夢想罷了。事實上,這就是超越。
美國NBA聯賽中有一個夏洛特黃蜂隊,黃蜂隊有一位身高僅160米的運動員,他就是蒂尼·伯格斯——NBA最矮的球星。伯格斯這麼矮,怎麼能在巨人如林的籃球場上競技,並且躋身大名鼎鼎的NBA球星之列呢?這是因為伯格斯的自信。
伯格斯自幼十分喜愛籃球,但由於身材矮小,夥伴們瞧不起他。有一天,他很傷心地問媽媽:“媽媽,我還能長高嗎?”媽媽鼓勵他:“孩子,你能長高,長得很高很高,會成為人人都知道的大球星。”從此,長高的夢像天上的雲在他心裏飄動著,每時每刻都閃爍著希望的火花。
“業餘球星”的生活即將結束了,伯格斯麵臨著更嚴峻的考驗——160米的身高能打好職業賽嗎?
伯格斯橫下心來,決定要憑自己160米的身高在高手如雲的NBA賽場中闖出自己的一片天地。“別人說我矮,反倒成了我的動力,我偏要證明矮個子也能做大事情。”在威克·福萊斯特大學和華盛頓子彈隊的賽場上,人們看到蒂尼·伯格斯簡直就是個“地滾虎”,從下方來的球90%都被他收走……
後來,憑借精彩出眾的表現,蒂尼·伯格斯加入了實力強大的夏洛特黃蜂隊,在他的一份技術分析表上寫著:投籃命中率50%,罰球命中率90%……
一份雜誌專門為他撰文,說他個人技術好,發揮了矮個子重心低的特長,成為一名使對手害怕的斷球能手。“夏洛特的成功在於伯格斯的矮”,不知是誰喊出了這樣的口號。許多人都讚同這一說法,許多廣告商也推出了“矮球星”的照片,上麵是伯格斯淳樸的微笑。
成為著名球星的伯格斯始終牢記著當年他媽媽鼓勵他的話,雖然他沒有長得很高很高,但可以告慰媽媽的是,他已經成為人人都知道的大球星了。
身高160米的伯格斯能夠成為一名球藝出眾的NBA明星,關鍵就在於他相信自己,並能夠在此基礎上充分發揮自己的“身高優勢”,使自己成為夏洛特黃峰隊裏的超級斷球手。伯格斯的成功告訴我們這樣一個道理:無論是誰,隻要相信自己,努力超越自我,命運也可以由自己改寫。
事實上,缺憾並不是自卑的理由。一個人要敢於正視自己的缺點,尤其是年輕人,不要因為自己的一些缺憾而放棄追求成功的信心,要努力超越自己,讓自己的缺點成為上進的動力。
超越自我需要人積極不懈的努力。Gopla研究發現,堅持和積累比素質和技巧都重要得多。水滴石穿的道理是通用的。我不否認天才,但是效率也可以通過學習改善;對於同一件事,效率高能進展快,但如果堅持和積累不夠,離成功也許就隻是一步之遙。對於我們大多數人,智力和能力的差距並不大,知識和技巧也差不多,這時自我超越的重點,更應該傾向於堅持和積累。
事實上,超越的意識時刻存在於我們的意識之中,大多數人都從後來的懵懂中學會了關注和審視別人。學習上的尖子,生活中的強者,各個領域的明星人物自然成了我們關注和審視的對象。我們會情不自禁地問自己:“為什麼他們能夠取得如此的成績,而我卻總是這樣平平庸庸地過活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