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69章 活出自己的味道 (3)(3 / 3)

有一對年輕的美國夫婦,在繁鬧的紐約市中心居住。時間一長,覺得生活就像部運轉的機器,雖然總是在忙忙碌碌地轉著,但太千篇一律了,於是他們決定去鄉下放鬆放鬆,他們開車去郊外,到了一處幽靜的丘陵地帶,看見小山旁有個木屋,木屋前坐了一個當地居民。那個年輕的丈夫就問鄉下人:“你住在這樣人煙稀少的地方,不覺得孤單嗎?”

那鄉下人說:“你說孤單?不!絕不孤單!我凝望那邊的青山時,青山給我一股力量。我凝望山穀,每一片葉子都包藏著生命的秘密。我望著藍色的天,看見雲彩變幻成永恒的城堡。我聽到溪水潺潺,好像在向我的心靈細訴。我的狗把頭靠在我的膝上,從它的眼中我看到忠誠和信任。這時我看見孩子們回家了,衣服很髒,頭發蓬亂,可是臉上卻掛著微笑,叫我‘爸’。我覺得有兩隻手放在我肩上,那是我太太的手,碰到悲愁和困難的時候,這兩隻手總是支持著我。所以我知道上帝總是仁慈的,你說孤單?不!絕不孤單!”

傑夫·戴維森說過:“如果我們在繁忙的日常生活中沒有獨自內省,我們的內心將變得空虛。我們需要一人獨處,以便於冥想、禱告、學習、鍛煉以及淨化我們的心靈。我們對別人的喜歡、愛和理解都來源於我們對自己的愛。我們都需要充足的時間,以便於全麵考慮問題,弄清楚我們對自己、對工作、對我們的愛人和其他人的感受。”

對於一名忙碌的現代人來說,一個人獨處所帶來的快樂很值得珍惜。無論你喜歡單身隱居,還是周末獨自在家,或者到無人的海灘上長時間散步,甚至花時間熨衣服,你都會強烈地體驗到真實的自我。當你與自己的內心交流時,你是心無旁騖的。

亞莉珊卓女士回憶自己幼年獨處的時光時興致盎然,雙眼洋溢著幸福的光芒。“我自幼年起就喜歡與自己為伴。我母親告訴我,我小時候在嬰兒的遊戲圍欄裏能夠獨自玩上幾個小時,而且心滿意足。我認為我的快樂來源於獨處的時間——一個人在花園裏待著、圍著房子閑逛、坐在海邊靜觀船隻來來往往、坐在書桌前什麼事也不做。我所有的內心寧靜、創造力和個人成長都來自於我反省自己思想的能力,來自於我集中精神的能力,也來自於我喜歡與自己為伴的能力。”

每個人的內心都應當有一個恬靜的所在,當你在外部世界遭受過度的壓力、緊張和憂慮時,你可以定期地退到裏麵休息、靜養、重整活力。思想家莫卡斯說:“生活中每個人都在為自己尋找退避之所:鄉間、海邊、山上的房子。殊不知這隻是一種平凡人的做法,因為無論何時你想退避獨處時,其力量是在你自己手裏。一個人想退到更安靜、更能免於困擾的地方,莫過於退入自己的靈魂裏麵,特別是沉潛在平靜無比的思緒裏。事實上,除了寧靜是心理的最好狀態外,別無他物。”

忙碌的生活過久了,我們偶爾也會想,如果可以擺脫掉工作,擺脫掉那些善意的關懷,一切將有多美好?如果可以獨自一人,不受幹擾地做自己的事,沒有義務隻有寧靜該有多好?

可是,當真正有辦法實現的時候,我們反而會因為害怕孤單而想早日回到忙碌的環境中。

我們會忘記也會原諒一切,反而出自真心地想念有事做的生活。

如果你想要過簡單生活,和自己相處是絕對必要的,什麼事都不做也不用有罪惡感。剛開始情緒也確實會劇烈地起伏不已,但沒有關係,讓情緒過去(它們總會過去的),接下來,你將擁有生命中難得的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