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有人說杜魯門總統比以前任何一位總統更能負荷總統職務的壓力與緊張,認為職務並沒有使他“衰老”或吞蝕他的活力,認為這是很不簡單的事,特別是身為一位戰時總統必須遭遇的許多難題。杜魯門的回答是:“我的心裏有個掩蔽的散兵坑。”他又說,像一位戰士退進散兵坑以求掩蔽、休息、靜養一樣,他也定時地退入自己的心理散兵坑,不讓任何事情打擾他。
生活中很多時候我們的內心常為外物所遮蔽、掩飾,從而無暇去聆聽自己內心最真實的聲音。於是,我們總是在冥冥中希望有一個天底下最了解自己的人,能夠在大千世界中坐下來靜靜傾聽自己心靈的訴說,能夠在熙來攘往的人群中為我們開辟一方心靈的淨土。可芸芸眾生,“萬般心事付瑤琴,弦斷有誰聽”?
事實上,我們自己,不就是自己最好的知音嗎?世界上還有誰能比自己更了解自己呢?還有誰能比自己更能替自己保守秘密呢?因此,當你煩躁、無聊的時候,不妨給自己一點時間與空間,和自己的心靈認真地對話,讓心靈退入自己的靈魂中,靜下心來聆聽自己心靈的聲音,問問自己:我為何煩惱?為何不快?滿意這樣的生活嗎?我的待人處世錯在哪裏?我是不是還要追求工作上的成就?我要的是自己現在的這個樣子嗎?生命如果這樣走完,我會不會有遺憾?我讓生活壓垮或埋沒了沒有?人生至此,我得到了什麼,失落了什麼?我還想追求什麼……
這樣,在自己的天地裏,你可以慢慢修複自己受傷的尊嚴,可以毫無顧忌地“得意”,也可以坦誠地剖析自己。
因此,當你的生活變得枯燥、乏味,當你的內心覺得需要審視自己的時候,請你為自己留出一個空間,試著與自己獨處,試著安靜下來認真傾聽內心最真實的聲音。這種傾聽可以讓我們從生活的繁忙中抽身出來,拓展我們人生的深度,讓我們再度體驗自己生命的甘美。
活出真我的風采
人生如夢,是夢總有醒來的時候;人生如朝霞,是朝霞總有雲散的時候;人生如水,是水總有渾濁的一瞬;人生如風景,是風景總會給人留下美好的回憶!在人生裏,要有真你的風采,更要有真我的風采!人活著總是要瀟灑走一回的,在匆匆的瞬間,在忙忙的一刹,無論如何,我們都要有自己的風采。這是人生的際遇,無法回避,隻有坦然麵對,方可體現自我!
一個人隻有活出“真實的自我”才有力量。
每個人都有好幾個“我”,但是隻有做回真實的自我,生命才有力量。一個人首要的責任是什麼?簡單地說,就是做他自己,學習喜歡真實的自我,因為不管你到哪裏,都必須帶著“它”;做回真實的自我,還回本來的麵目,才能發揮內在的潛能。
英國女星艾瑪·湯普遜以《理性與感性》一片獲得奧斯卡改編劇本獎,並入圍了該片的女主角,她表示,從來不勉強自己做不喜歡的事,活出自然是她的風格。艾瑪說:“從我年幼時,雙親對於我說的話、做的事,都表示由衷的興趣,這讓我找到自己在這個世界的位置,從而建立了自信。”
艾瑪對目前有很多的婦女隻注重外表,頗不以為然,她覺得,如果光以外表來評斷自己存在的價值,是“相當危險”的事;艾瑪認為,不做作、隨時散發自然、率真的本性,才能活出真實的自我,並且讓自己魅力十足。
做真實的自我是對自己有信心,而自信的人,隨時看起來都是美麗而神采奕奕的。一個人對自己有信心,當然,做起事來就能得心應手;相反,若隱藏自己原來的本質,就是對自己缺乏信心,一個缺乏自信的人,他的表現一定無法趨於完美。我們都知道,充滿魅力的人就是擁有自信的人。
隻有“還原”,才能真實地麵對自己,很多人都不願麵對真實的自己,就好像一個始終戴著麵具的人,和一個失去刀劍的武士一樣,怎麼揮灑也都無法淋漓盡致地表現自己最好的一麵。活出真實的自我,才能彰顯真實的人生,那麼,做個真實的自己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