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8章 團隊合作(3)(2 / 2)

民間往往有一種抗拒心理,認為軍中不會有什麼值得學習的地方。我猜想從未直接接觸過軍人的人,對軍官的典型印象大概都來自電影《巴頓將軍》的第一幕,演技精湛的喬治·史考特(George·Scott)飾演巴頓將軍,站在一麵巨幅美國國旗前,大聲呼籲數百萬名士兵為國家奮勇殺敵。

這並不是最典型的軍人風格。更進一步說,軍中的領導方式根本沒有一定的風格。約翰·格德納(JohnGardner)在《論領導》(OnLeadership)一書中,提到軍事將領形形色色的領導風格,足以說明這一點。格德納對馬歇爾的描述是“低調、不愛出風頭的人,判斷力絕佳,能贏得別人無比的信賴”;麥克阿瑟則是“聰明的戰略家、有遠見的行政主管,精力充沛、行動力強”;艾森豪威爾是一位“傑出的行政主管,最能凝聚共識和團結”;巴頓將軍是一位“英勇善戰的指揮官”。

善於合作,揚長避短

西點意識到,軍隊是一個有組織、有紀律的團體,需要共同協作以達到最終的勝利。因此,西點十分注重對學員合作能力的培養與訓練,並把“善於合作”寫入了西點的校規之中。

從前,有兩個饑餓難耐的人得到了一位長者的恩賜:一根釣竿和一簍鮮活碩大的魚。其中一個人要了一簍魚,另一個人要了一根釣竿,然後,他們告別長者,分道揚鑣了。

得到魚的人用幹柴搭起篝火煮魚吃,他狼吞虎咽,還沒有品出鮮魚的肉香,就連魚帶湯吃了個精光。不久以後,他再次麵臨饑餓的威脅。這一次,不再有長者的幫助,他便餓死在無人的荒野了。另一個人則繼續忍饑挨餓,提著釣竿一步步艱難地向海邊走去。當他看到不遠處那片蔚藍色的海洋時,他已經沒有一絲一毫的力氣了,最終帶著無盡的遺憾撒手人間。

又有兩個饑餓的人,同樣得到了長者恩賜的一根釣竿和一簍魚。不同的是,他們並沒有各奔東西,而是商定共同協作。他們每次隻煮一條魚,每人分吃一點點,以此保存體力,經過長途跋涉,他們終於來到了海邊。從此,兩人開始了以捕魚為生的日子。幾年後,他們蓋起了房子,有了各自的家庭、子女,有了自己建造的漁船,過上了幸福安康的生活。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獨木難成林,孤掌難鳴。合作是我們生存的基本保證,合作可以使人揚長避短,以達到結果的最優化。在戰場上,缺乏合作的部隊就好比一盤散沙,各自為營,最終隻會層層潰敗,被對手各個擊破。所以,西點十分強調學員適應團隊合作的能力,甚至規定學員必須學會合作才能畢業。

西點意識到,軍隊是一個有組織、有紀律的團體,需要共同協作以達到最終的勝利。因此,西點十分注重對學員合作能力的培養與訓練,並把“善於合作”寫入了西點的校規之中。

西點軍校要求學員:不管遇到什麼事情都要互相通風報信;訓練中創造一個共同的“敵人”,教官有意識地與學員處於“敵對”狀態,增強學員們的團結意識。這一切措施,都是為了讓學員在最短的時間內學會合作,今後無論在戰場還是在商場,都能成為團隊中的一員。

管理學中有這樣一個木桶原理:一個木桶由許多塊木板組成,如果組成木桶的這些木板長短不一,那麼這個木桶的最大容量並不取決於最長的那塊木板,而是取決於最短的那塊木板。

雖然木桶中其他的木板都很長,但是隻要有一塊木板是非常短的,那麼當我們往木桶中加水的時候,水漲到最短的那塊木板的長度的時候就會滲出來,根本就不再有上升的空間了,哪怕其他的木板再長,也不能改變整個木桶的容量。

團隊的最大能力往往不取決於某幾個超群和突出的人,更取決於它的整體狀況,甚至是取決於這個團隊是否存在某些突出的薄弱環節。唯有通過合作揚長避短,才能發揮出團隊最大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