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秀才下鄉記1(2 / 2)

但是現在卓然出現了,遊戲規則改變了卻不自知。

卓然不清楚老太爺的安排,他突然發現不排除張伯的幹擾,他什麼事情都做不成,整一個傀儡。

基於記憶中的一切和卓然的生活經驗,他發現五經春秋故事第一篇,莊公克段的故事是自己應對的完美模板,將欲取之,必先予之,等著就是。

張伯不讓自己去鄭家畈,總有私密,自己隻要等著就好,兔子尾巴總會暴露的。

但是在張伯的兔子尾巴暴露前,卓然的尾巴也要收起來還要收的更好。

因此卓然又不得不開始了苦讀四書五經,苦練八股的苦日子。

你還別說,當他真正沉下心去研究八股,卻發現對於擁有超哥記憶的他,並不是完全做不到的。

他可以寫出一篇不錯的八股,格式對仗都很標準,讀來也朗朗上口,就是主題思想跟朱子老先生有點差。

這點不容易克服也容易克服,後世人的複雜,對功利的追求,口是心非的程度絕對是明朝人難以想象的,打左燈往右轉的水平可不是明朝那些學究想的出來的。

考過公務員的卓然將八股文當做申論,不過反著來。

申論要根據已有的材料整合歸納出一篇,論點論據結論清晰了然的議論文。

八股文卻需要根據四書五經的一句話,演繹開,用朱熹的思想去解釋,不過格式是八股。

兩種考試殊途同歸,核心思想都是對主觀文體的標準化,易於評價,易於選拔。

由於四書五經除春秋外的文字有限,能夠出的題目百年科舉下來基本已經出完。

所以現在又出現了截搭題,就是把同一本經書中的兩句不相幹的話放在一起出題。

慶幸的是,卓然不用遭這個罪,他需要麵對的鄉試以及更遠的會試都是大題。

也就是說題目都被人做過,而且這些成功先輩的標準答案也都印刷成書本,書店都有銷售。

他需要做得就是將這些答案整合出來,吃透了,用自己特有的八股言語表達出來,考試就有一定的比例可以拿下。

但是這些標準答案更多的在兩京,廬州鄉下不可能有最新最完整的,所以結論就是,就算他沒法子納監,他也得搬到南京,才能增加考試的成功率。

現在問題來了,他怎麼去南京?特別是栓兒這麼小的年紀也不方便去,需要有一個合情合理合適的辦法舉家赴寧。

再次下定了要去南京決心的卓然,給自己製定了一個過程表。控製家庭,賺錢,南京買房。

控製家庭首先要走出家門,了解自己的家底,建立自己的班底,說白了要有人有錢才能說了算。

王氏的去世讓他內務不被掣肘,即使小妹嫁過來也很難改變這一點。相過很多次親的卓然本能的知道小妹的天真爛漫,跟記憶中的王氏是兩路人。

家庭會議後,張伯隔日就帶著豪傑兄弟去了鄭家畈,卓然也帶著書童保哥出了門。

他去的是家裏田產的主要所在地,張氏的大本營張堡村,去看望下勞作了一年的長工佃戶兄弟們,要抓住主要矛盾才是王者之道,卓然得意的想到。

好家夥,張堡村一下子就轟動了,家鄉的驕傲,秀才相公回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