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7章 不為良相,便為良醫(1 / 2)

祝枝山本來就對別人家的孩子張超有些不以為然,再聽到丁淳這樣說,就更有些輕視。一個讀書人,琴棋書畫,詩詞歌賦都是基本功,他隻通了一樣,其他一竅不通,這也是我輩中人?

他這樣想,臉上就有些顯露。丁淳跟張超久了,兩人已經是命運共同體了,所以瞧不起張超就是瞧不起他,他早就有這個自覺了,因此他有足夠的理由抨擊這種觀點。

丁淳仿佛沒有注意到祝枝山的驚訝,他繼續說道,

“張兄非常崇拜範文正,立誌不為良相,便為良醫,所以苦讀經書之餘,就是研究醫術,平日無暇修習琴棋書畫,詩詞歌賦。

他曾經說過,琴棋書畫,詩詞歌賦都是個人修身養性所用,與天下百姓無益,所以不應該到處炫耀這些,隻會讓人覺得淺薄。

士大夫應該居廟堂之高則為良相,治理天下,處江湖之遠則為良醫,治病救人。

他是這麼說的,也是這麼做的,黃連素為他所製,醫院為他所創,都是功德無量,利國利民之舉。所以我們這些朋友都十分敬佩他的為人。”

丁淳這麼一席話說了出來,祝枝山頓時成了個大紅臉。丁淳又繼續說出張超要付梓出版永樂大典時,說的那席話,更是讓祝枝山感覺有些無地自容,所以連忙起身施禮賠罪。

丁淳連忙止住,笑著說道,“張兄雖然誌向遠大,但為人一向低調,祝兄也請不要亂傳,免得惹人非議。”

祝枝山本來對張超很不服氣,現在卻不得不服氣,雖然沒有見到張超,但是張超做的事情早就天下聞名,所有人都從中獲益,他實在沒有那個臉麵說什麼不過如此的話。

丁淳用大義忽悠了才華橫溢的祝允明,卻沒有想到他這席話對於祝允明的影響。

作為一個士大夫,跟張超一比較,他不得不反思他們這些蘇門才子才學橫溢到底有什麼意義,是不是就是張超所說的淺薄?人生第一次他感覺自己是不是有些走錯路了?

回到家中祝允明還是有些渾渾噩噩,李應禎就有些奇怪,一番問詢之後,也不得不感歎,

“此子果有大誌,又如此意誌堅定,怪不得被很多人稱道。雖然張超不像你一樣以才學聞名於世。但所謂非常之事正待非常之人,他真可能有成為良相的那一天。

希哲,你要是想效仿祖父外祖父,在官場有所追求,不妨在南京多待些時日,與張超多加來往,看看他是如何為人做事的。”

祝允明默默的點頭稱是,就加強了與丁淳的交流,他詼諧風趣,能言善辯,很容易說服別人。一來二往就成了丁淳這一部門的編外人員,宣傳幹的相當出色。

等張超見到這位未來以小雞吃米圖而聞名中華大地的才子時,已經是弘治二年了。

年前那段時光張超確實很忙,他需要確定印刷需要的紙張,油墨和印刷機的廠家,另外還有人員安排。丁淳有了祝枝山以後,宣傳幹的更加出色,他很放心,當然就沒有去管。

從目前的宣傳進展來看,永樂大典出版用到的紙張將十分驚人,他對紙張質量要求也高,這樣一來就需要仔細的挑選紙張廠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