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5章 倪嶽問策(1 / 2)

既然劉吉召見過張超,那為什麼這個時候三位閣老要避嫌呢?這是因為年後弘治三年的會試就算是正式拉開了帷幕,朝廷高官的一舉一動此時都很受關注,所以沒必要的麻煩還是少招惹的好。

倪嶽接到內閣的指令後,想了想,就請來了於謙的女婿錦衣衛指揮使朱驥,二人一起召見張超,既是認親,也是一個見證。

張超沒有主動去拜見這兩位也是有原因的。一來他身份尷尬,要是急哄哄的上門認親,對方萬一不承認,那他這個大名士就尷尬了,當然這種可能性很小,但也不得不防。

二來給於謙請諡號,他要首先上書,如果拜見時不提及這件事肯定不可能,但是要是提及了萬一這兩位不讚成,他可怎麼辦?

所以他索性誰也不拜見,等著他們召見,果然這一天很快就到了。

張超在去往倪嶽家中時,想想這兩位的身份就覺得挺有意思的。

朱驥是錦衣衛世家,這樣的身份竟然能娶到一個進士的女兒,而且沒有引起世人的議論,可見明朝初期文武地位是相當的,也可見文官現在地位的來之不易。

倪嶽則是本朝一流的文臣,據說他出生時,父親正在祭祀北嶽恒山,他的母親夢到有紅衣神人進門,然後生了他,因此取名嶽。

倪嶽是李東陽的好朋友,也是著名的詩人,而且這個人八股水平非常高,二十出頭就考中進士,成了翰林。

倪嶽的父親倪謙也同樣是翰林出身,所以他們父子是真正的父子雙翰林。

倪謙雖然最後官當的很大,但是這個人實際上官運非常坎坷,幾次丟官,又幾次爬了起來,甚至被人誣陷,跟於冕在龍門做了好幾年鄰居,要不然這兩家也不會結親。

那麼倪謙為什麼幾次被打倒又翻身了呢,也是因為倪謙在內廷有朋友,他是成化年間的司禮監太監黃賜這些人的老師,所以總是有人給他說好話。

但是在內廷有朋友,既是好事又是壞事,等到黃賜老娘死的時候,倪嶽就麻煩了。

為了還當年的恩情,貴為翰林的他不得不穿著喪服親自給老太太送葬,這下子士林清流這些人就不幹了,說什麼的都有,倪嶽也不辯解,所以明白的人都很佩服他。

張超一路過來一路想著這兩位長輩時,他們同樣在談論這個便宜晚輩。

所謂英雄不問出身,現在張超成了於冕的外孫,他們兩位也很認可。

當談到張超這位產婦之友時,倪嶽有些哀傷的說道,“要是張超早生十餘年就好了,這樣盧氏母子也不會早早的離開我,隻剩下我一個人孤苦伶仃,終日思念。”

朱驥歎息的說道,“舜谘老弟,你還不到五十,現在再續娶或者納上一個女子,還是可以生子的。

當年嶽丈雖然年不過五十,就不再娶親納妾,但他畢竟有景謙為後,你這樣一個人無人照顧,又無子女,實在不妥呀!”

倪嶽搖搖頭,歎息道,“知音難求呀,還是算了。再說我體力已衰,何必拖累別人。

我準備立霖兒為後,讓他承繼我的香火。”

聽倪嶽這麼說話,顯然他已經拿定了主意,朱驥也不好再相勸。

不一會,張超就進門了,見一個頭發有些發白的中年人坐在主位,另一個已過花甲的老人坐在主賓位,他就立刻認出了兩人的身份,所以趕緊行禮。

兩人坦然受了張超的大禮後,朱驥是軍人,歲數也大,所以毫不客氣的問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