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0章 談話(1 / 2)

楊旦是吏部主事,他出身福建豪門,又是名臣之後,他年歲不大,一舉一動又風度翩翩,以至於殿試結果出來之後,朝臣們都有些後悔,這樣的人應該進入三甲的,比那個臭嘴錢福看起來要順眼的多。

而土包子張超似乎看到了一個加強版的李啟思,兩人在京中有些來往,張超問候了一番京中同科的情況,楊旦也一一介紹清楚,這時慢慢進入了主題。

楊家與汪直是有深仇大恨的,成化十三年,楊旦的伯父楊泰與堂兄楊華胡作非為,暴橫鄉裏,草菅人命,這件事被汪直新成立的西廠偵知,引發了一場通天大案。最後較量的結果是內閣首輔三元相公商閣老辭職還鄉,文官集團損失慘重,閹宦勢力甚囂塵上。

而事件的導火索楊家則是家破人亡,幾乎傾覆,要不是楊旦讀書有成,楊家哪有翻身的機會,但即便如此,楊家還是給朝野留下了惡劣印象,即使楊旦表現很好也洗刷不清。

所以楊旦不能接受張超與汪直的交好,他意有所指的說道,

“子卓兄,你遠在福建可能有所不知,你近來的爭議頗多,浙江福建兩省彈劾你胡作非為,與汪直勾結更是數不勝數。”

張超點點頭,也不為自己辯論,“不知道朝中諸公是何看法?”

張超這麼一問,楊旦反而不知道怎麼回答,按說張超這麼亂來,朝堂上早就是翻了鍋了,可事情詭異的地方就在這裏。

浙閩兩省的意見很大,一是為張超收的合作銀,一是為汪直,也有些一些禦史推波助瀾,但是內閣六部的大佬都沒有怎麼表態,甚至天子也留中了一些奏折。

這一次南下,彭侍郎召見楊旦,楊旦就提及了此事,想問問前輩為何朝中大佬不表態,這不是縱容張超嗎?

彭韶無奈的說道,“張超本性是一個愛惹事的人,他在南直隸,南直隸不安,勳貴也被折騰的不輕。現在到了浙閩兩省,浙閩兩省要是沒有反應,那才反常。兩省反彈越大,朝廷就越要支持張超,你在中樞也有些日子了,這一點還看不出來嗎?”

彭韶這麼一點撥,楊旦立刻明白過來,原來如此,原來如此。說到底是中央和地方的關係,張超被派出去就是為了折騰地方的。

浙閩兩省這兩年鬧倭寇,事情也不算太大,朝廷把張超派出去就是因為朝廷對兩省海防十分不滿,兩省海防那麼多的官員軍隊,一年消耗那麼多的錢糧,可到頭來倭寇想來就來,想殺就殺,那朝廷養著他們有什麼用?

還有福建的走私,越來越厲害,中樞怎麼可能一點風聲都沒有,派張超過來敲打一下,目的就是如此。

張超也超額完成了這項任務,但是得罪官場的事情他不出麵,卻把汪直派了出來折騰。這一點出乎了朝廷的意料,汪直也不是張超的牽線木偶,他為什麼會願意做這樣的事情?

至於張超收合作銀,這等同於收海商的稅,朝廷歡喜還來不及,怎麼可能反對,至於收到錢之後他的分配,也是出乎意料。

因此張超超額完成了朝廷賦予他的使命,但是具體執行過程中打起了自己的小算盤,這是朝廷不能接受的。所以楊旦此來,就是要消除這些小算盤,而派出張超的同科,本身就代表了善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