壽寧侯病故,京師官員看在天子的麵子上,少不得都去祭奠了一番,張超也不例外。看著人頭攢動,爭當孝子的官員,張超也是苦笑不得,看來為了蒙天子一笑,大家夥也是拚了。
張超倒沒有這個雅好,說起來他和張家還有一腦門子的官司,就算想當孝子人家也不收呀,所以還是算了。
會試也已經開始,李啟思等人早已經入場,希望他這一次能夠金榜題名。此時新的一批船隊已經到達天津,張超看看也差不多該離開京師了,沒想到又出了一件大事。
劉吉請求辭職,對,沒錯,那個待在內閣十八年之久的劉棉花終於辭職了,而且傳來的消息來看,這一次大名鼎鼎的劉棉花是玩真的,他已經閉門謝客,連續上書請辭。
劉吉名聲再怎麼不好,但也是本朝的文官領袖,真正的一品大員,他就這麼莫名其妙的辭職,不應該呀,要真是如此知廉恥,他劉棉花的雅號哪裏來的。
很快內幕就傳了出來,弘治皇帝感傷於老丈人病故,決定大興土木,在張國丈的老家為他營造一座大墳,為了早日完成任務,皇帝決定讓京營作為施工隊。
另外弘治下令追封張巒為昌國公,讓皇後的弟弟張鶴齡襲封壽寧侯,另一個弟弟張延齡則被要求封為伯爵。
麵對皇帝這樣極端不合理的要求,劉吉這一次實在沒有辦法了。
京營包括三大營、十二團營等,是明朝重要的軍事力量,但明朝政府卻經常用這些軍隊來進行一些工程建設,包括修造宮殿、城垣、陵墓等,把士兵變成勞力,影響操練。京營占役越嚴重,官軍戰鬥力就下降得越厲害。
成化年間,京營占役已經成為了一項弊政。弘治即位之初,在即位詔書上把它列為先朝弊政之一革除,下令山陵修建完畢後,京營官軍不許再做其它工役。
所以劉吉就搬出了弘治的即位聖旨,當初皇帝你可是這麼說的,現在這麼幹,似乎有些出爾反爾?
另外,張皇後兄弟都封爵,那是不是給周太皇太後,王太後的子侄也同樣封爵,總不能厚此薄彼吧,要是你這麼幹,就不怕天下人說你不孝順嗎?
見劉吉這麼說話,傳旨的太監也是無可奈何,這件事就暫時擱置下來了。誰知道當天晚上劉吉回到府中,皇帝竟然派來了一個太監,對劉吉冷嘲熱諷,最後問他啥時候致仕,別賴著不走了。
弘治這樣的舉措,劉吉是瞠目結舌。而且皇帝公然要他滾蛋,他再賴著不走,老搭檔萬安的下場就擺在前麵。無可奈何花落去,劉吉隻得於次日開始上辭呈,做完三辭三留的保留遊戲後,就告老還鄉了,一個在內閣十八年的重臣就這麼謝幕了。
劉吉不願意擬詔被趕回了家,這也同樣顯示了大明天子決絕的態度,次輔丘濬因為王恕自傳案氣的不輕,這幾日一直告病在家,唯一一個在內閣理政的劉健毫不猶豫的起草了一幹聖旨。
劉吉連續三封辭呈之後,皇帝立刻批準,然後按照順序進丘濬為首輔,劉健為次輔。這個時候勉強視事的丘濬就上書說,內閣事務繁忙,請求增加人手。
這是應有之意,因為吏部尚書王恕忙於京察,廷推沒辦法進行,所以皇帝幹脆直接任命排位最前的禮部尚書倪嶽入值文淵閣,這是眾望所歸之事,文武大臣也沒有多少異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