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4章 孩子們(1 / 2)

張超有兩個家,四子一女。原配王氏出長子明威,去年鄉試中舉後已經成家,娶得是徐瓊的幼女,這件事轟動了南京城。

一是新郎官的父親是天下著名的大臣張超,新郎官更是小小年紀就中了舉人,可見張家後繼有人;

二是新娘子徐氏的來頭太大,當今皇後是徐氏的姨母,徐氏的父親更是擔任過禮部尚書,當然誰都知道徐氏的母親張氏隻是一個妾室,所以很多人看來這就是一場政治聯姻,張家攀附上了皇後家族。

三就是婚禮空前隆重,基本上大明上檔次的官員都有賀禮,而遠在北京的弘治皇帝親書一封百年好合的橫幅讓人送給了張家,而張徐兩家的聘禮和陪嫁更是讓人咂舌。

事實上張徐兩家結親早就在弘治三年已經有了意向,後來徐瓊在南京擔任了很長時間的禮部尚書,對於明威十分喜愛,更是手把手的教導於他,因此弘治十二年張超回寧後兩家就定下了婚事。

婚後明威就協同徐氏返京參加弘治十八年的會試,出人意料的是他竟然沒有考中進士,然後明威就留在了北京,一邊打理北京濟世錢莊的生意,一邊攻讀時文。

從張超回寧之後,就把明威帶在身邊處理家事國事,並不是讓他一意攻讀八股。事實上張超並不太看中這些,所以也沒有太多要求。

但是張超沒有想到明威竟然可以十三歲中秀才,十七歲中舉人,會讀書倒不是太稀奇,關鍵是這個孩子做事有條不紊,行之有度,與人交往落落大方,顯然情商也很高,這讓張超十分震驚。

此時明威處理家族事務已經是一把好手,張超對外往來的書信也由他起草,他甚至可以協助華先生處理一些生意上的事情。

這一切讓張超有些懷疑,莫不是他真生了一個少年天才?所以張超欣喜之餘,特別注意國威的身體,派人監督他每日鍛煉,在這個時代天才也不如身體重要。

所以張超索性就讓國威去北京獨當一麵,看看他到底做的如何。事實上張超對於明威這一次考不中進士早有心理準備,去年的婚禮太招搖了些,北京的老夫子們豈能容忍,沒看到老朋友吏部侍郎焦芳之子焦黃中也沒有考中嘛。

明威到了北京之後,很快就隨著徐氏拜見了一些張家的親戚,甚至也曾入宮見過弘治和張皇後,拜見過皇太子。

張超現在還記得明威寫給他的密信,彙報了他初見太子的感覺。太子性格活潑,非常的聰明,聞一知三;但是因為年紀太小,還沒有定性,很喜歡玩樂,身邊的太監更是逢迎太過,所以明威擔心太子這樣的性格一旦繼位,可能國家會多事。

張超看完,嗬嗬笑了幾聲,國威雖然年青,但是能看明白太子這也不稀奇,太子性格外露,看出來的人很多。隻是他這眼光嘛,也說不好,要不然他為什麼與嚴嵩交好呢。

嚴嵩是張超好友大理寺少卿宋珫的晚輩,他們能相識,倒也不稀奇,隻是成為好友,張超搖了搖頭,還要曆練呀!

按照張超的交代,明威也去拜見了京中張超的一些長輩好友,比如太常少卿侍讀學士靳貴,比如侍講學士李啟思,比如通政使張彩,比如宋珫等人。

明威賣相不錯,行事才幹都沒有太多可以指摘的,所以很快就在京中打開了一番天地。

與遠在北京的明威似乎前途無限光明相比,張超的次子明鎮就調皮搗蛋的多,後來又愛上了騎馬射箭,整日裏飛鷹走馬,走街串巷,儼然就是一個紈絝子弟。

隻是明鎮雖然喜歡玩鬧,但是從來倚仗權勢沒有騷擾老百姓,也許是血脈使然,張超對這個孩子反而更加喜愛,也阻攔了王氏五次三番的教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