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德元年九月三日,經筵之後,兵部尚書,提督京營劉宇請求致仕,奏折呈上,皇帝立刻批準。
同日,正德下令內閣票擬,令名將保國公朱暉提督團營,同時令太監劉瑾監軍。
司禮監太監王嶽以一種十分複雜的心情來到內閣,宣讀了皇帝的口諭。讓自己來宣讀政治對手升官的消息,王嶽充滿了絕望。
王嶽見到了幾乎老了好幾歲的首輔劉健,“劉首輔,你可是顧命大臣呀,劉瑾等人現在是步步緊逼,老王我真的快撐不住了。”
劉健瞪著眼睛,十分直白的回道,“王太監,事到如今,老夫熬不住,隻要致仕,想必天子也不會拿老夫如何。若是你扛不住,恐怕就不那麼容易收場了,除去九虎,已經是當務之急,你我必須緊密配合,絕不能再有一絲猶豫。”
王嶽咬了咬牙,“行,那劉瑾心狠手辣,咱家就算告病,也不會有善終,索性就陪著首輔賭一把。”
劉健聞言大喜,終於這個老太監被劉瑾逼到他們這一邊了。劉健如此這般交代了一番,王嶽這才告辭離開。
劉健送走了王嶽,又把李東陽請了進來,開始密談。這兩人作為一把手和二把手,合作了十來年,如果說沒有矛盾,那是瞎扯淡。
但是與晚明時期內閣首輔次輔關係相比,兩人的關係又好了不少,最起碼兩人的價值觀十分接近,隻不過李東陽更圓滑些,而劉健更剛硬些。也正是有兩人的通力合作,弘治八年以後天下才得到大治。
“天子借劉宇發難,老夫始料未及,雖然勉強扛了過去,但老夫不得聖寵已經天下皆知。為了劉氏的滿門安康,老夫準備辭去首輔。
隻是在此之前,為了大明社稷,為了先帝的知遇之恩,為了西涯不受閹宦製約,老夫決議除去九虎,希望西涯能夠相助於我。”
劉健開門見山,李東陽有些不知所措,“首輔,這九虎都是自小服侍天子,與天子感情深厚,您有沒有萬全的把握能夠一舉成功?若是事有萬一,一旦九虎反撲,到時候又該如何是好?所以下官以為,還是從長計議的好。”
劉健哈哈大笑,“西涯,人多言李公謀,劉公斷,你雖然謀略過人,但確實決斷不夠。你聽老夫給你一一道來。”
說完劉健開始訴說自己的計劃,李東陽聽完之後,閉目思索了一番,看起來劉健所說毫無偏差,“確實值得一試,隻要能為朝廷除去九虎,你我就是粉身碎骨,又有何懼!”
聽李東陽這麼一說,劉健大喜,這時李東陽有些憂慮說道,“隻是於喬那裏,”
“於喬剛直,不亞於你我,他不忿九虎亂政,已經有些時日,想必也會支持你我的正義之舉。”
兩人又仔細討論了一下具體安排,這才結束了密談,然後分頭找人談話。
再說正德,昨日經筵大顯神威,他直到此時才發覺為君之樂,高興之餘,就想找人分享,尤其是讓他思路頓時清晰的明台,可是劉瑾告訴正德,張大姑娘這段時間一直待在家中,並不曾出門,就在正德悶悶不樂之際,劉瑾又獻上了新鮮的玩具,才轉移了正德的注意力。
發生在京師這一幕,很快傳到了宣大,張超得報後,歎了一口氣,果然大戲就要開場了,沒想到正德有這樣的水平,一把將死了劉宇,也算是為他出了一口惡氣。
秋高馬肥之際,小王子各部開始南侵,宣大兩鎮一年一度的防秋又開始了,因為去年王六的教訓,張超就在宣大兩鎮組建了三隻機動力量,分別由楊一清,丁懷德和王守仁指揮,配置於關鍵地點,隨時增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