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3章 等待(2 / 2)

所以到了最後,張超試圖移民遼東的計劃事實上被否決了,隻是給他留了麵子,找了塊地方也就是撫順,讓張超派人移民過去試點一番。

事實上從糧價飛漲討論到遼東移民,這並不奇怪,因為京師本來就是糧食淨輸入地,而每年漕運四百萬石是定死的,如果他們通過移民能有效的增加北方的糧食產量,那多出來的糧食就可以抑製物價,所以這一切都是相通的。

張超提了兩點方案之後,但是他根本沒有觸及問題的核心,對於這一點眾軍機也是心知肚明,他們事實上也不準備解決什麼絲棉占田或者是減少金銀的流入,那簡直是與天下的士紳作對,那又何苦呢。

會議結束之後,楊一清把張超請到自己的房間,“子卓,你求治之心天下人都知道,隻是不能太著急呀。”

張超點了點頭,這是他和此時士大夫最大的不同,可能是來自後世,讓張超總有一點時不我待,必須立刻改革的迫切,而此事的官場講究的是一動不如一靜,他這一套玩法連同僚都吃不消,更何況無數吃閑飯的官員。

當然楊一清請張超過來並不是談這個,“子卓,明年是正德九年,六年一度的京察又要開始了,你新任吏部尚書,有何打算?”

張超寧願勸服靳貴,把楊一清請到首輔的位置,也要拿到吏部尚書,很多人都以為他的目標就是明年的京察,這也毫不奇怪,誰上台都想用自己人。可是趕人並不容易,京察就方便多了,吏部尚書做做手腳,可鑽的空子實在太多了。

而且當今的皇帝又不太管事,所以大權在握的張超在正德八年的冬天已經感受到了京察的氣氛,無數官員排著隊等待著他的接待,逼得張超都不敢回府了。

張超笑了笑,“楊公,這一次京察除了貪汙嚴重的,吾不願意多事,您盡可放心。”

楊一清滿意的點了點頭,既然張超這麼說,他就放心了。在楊一清看來,經過了劉瑾的死命折騰和藍衣賊之亂後,大明現在要的就是安靜。

所以他可以接受張超小打小鬧,搞一些修修補補,但是要是在官場大動刀戈,他覺得實在沒有必要。

而在張超看來,目前的體製他能夠做的已經十分有限,那就幹脆少做為妙,但是什麼都不做,他的支持者肯定也會失望,所以做與不做的尺寸把握就很重要了。

所以對於最容易得罪人的京察,他隻抓一些實在窮凶極惡的,可抓不可抓的盡量不抓,反正都不是他希望用的人,又有什麼關係呢。

而在原來他推動的事情上,張超需要不斷的用心,比如對海運的推動,比如財政貨幣化,比如局部的科舉改革,比如不斷的海外移民。

說到底張超需要樹立一個形象,他是一個私心比較重,但是能力很強的大明官僚,但是並沒有改天換地的形象,也就是說張超在等待,等待著機會的來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