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2章 楊一清的擔心(1 / 2)

大明前任首輔李東陽陽命不好,專門克家裏人,一生克死弟弟三個,兒子三個,女兒至少三個,老婆也克死倆。而且跟他玩的好的人,基本上都有死兒子的經曆,像楊一清更慘,生都生不出來。

李東陽喪子沒多久,劉大夏的兒子就也死了。後來李閣老跟好友謝鐸要了一隻貓,然後,沒過幾天,小貓咪也死了,而且還是被踩死的!李閣老傷心之餘,把小貓咪埋在了自家種的竹子底下,於是乎,竹子也死了。李閣老不灰心,又養了一隻鸚鵡,可鸚鵡也死了。

所以到了正德十一年,李東陽終於要克死自己了,他重病之後,致仕在鄉的楊一清千裏迢迢趕到了京師,準備陪李東陽走這最後一程,誰讓老李頭臨終之際,家裏已經沒什麼人了,楊一清能不來看看他嗎?

兩人就聊起了往事,歎息了好一陣弘治正德父子,又說起了各自過去的笑聞。

李東陽致仕之後,楊一清繼任首輔,有一天他招待李東陽,備酒肴祝壽,李東陽看到酒器是金子鑄成的,吃驚地問:“楊公也有這種寶貝?”楊一清聽了非常慚愧,從此不敢再用。

所以兩個老頭聊著聊著就聊到了楊一清這一樁醜事,楊一清被李東陽又打趣了一番,真是哭笑不得。他出將入相,長期帶兵,花錢如流水,所以雖然沒怎麼刻意斂財,但也是身家頗菲,所以被老李頭嘲笑貪汙,也無話可說。

李東陽一邊喘息,一邊笑著說道,“楊公,張公比你有錢,聽說他平日吃穿住行都非常節省,也沒有什麼金製的酒具!”

楊一清哈哈大笑,笑著說道,“張子卓是錢莊子呀,愛錢如命,他這般小氣,沒有也正常!”

李東陽搖搖頭,“張子卓為人不小氣,聽說他搞得什麼濟世格物獎,一次就獎勵數萬金元,還有這些年他用在辦學院的錢數不勝數,隻能說他所求不同。”

楊一清聽李東陽這麼說,也不由得點點頭,沉思片刻,楊一清卻突然轉移了話題,他開始說起這段時間在家鄉的見聞。

楊一清祖籍雲南,但他現在住在鎮江府丹徒縣,這裏是長江和運河的交叉點,水運繁榮,乃是天下數一數二的富庶之地。

隨著經濟的空前發展,鎮江當地的河流邊到處是大大小小的工場,利用水力來紡紗織布。因為金錢的誘惑,無數農民拋棄了田地,湧入了這些工場,他們一年所得遠超過種地,而那些本來應該種滿水稻的良田則變成了桑田,棉田。

而有些膽大的農民卻是不避危險,過江入海,遠涉重洋,在異域他鄉打拚,不斷有各種各樣在海外發財的故事在丹徒流傳,引得一批又一批不甘心的農民背井離鄉。

而隨著城市人口越來越多,市場越來越大,文化也越來越豐富,各種報紙小說甚至於小黃書籍漫天飛,妓院也如雨後春筍般興起,***潮流席卷全國。

服裝也日趨多異,以前衣服的材料顏色都是要按照身份地位而定,越級而穿可是要挨板子的,而現在想咋穿咋穿,法不加眾,也沒有人敢管。

各種亂七八糟的新學派新思想學術在這時也廣為傳播,什麼孔孟之道,三綱五常的在這些新學派看來全都是放屁,總而言是就是天上地下老子最大,皇帝是誰?不認識,愛誰誰。

張子卓弄出的運河談,國富論則成為南直隸的顯學,要想在家鄉混的好,可以不知道四書五經,卻決不能不知道國富論,可以不知道孔子,孟子,卻決不能不知道張子,要是說不出一二,絕對會被人嘲笑。